问话共持续了二十分钟左右。

肖海虽然没研究过心理学,但他以前是刑警,同样掌握很多问话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在李智勇的身上都用不到,因为他真的很配合。

在这期间我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试图从李智勇的身上,找到哪怕一丝他在伪装的破绽。

可最后我也没发现什么破绽,不过“旁观者”

这个行为,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个思路的出发点,是李智勇的个人信息。

虽然他不认识我,但他的部分信息和我记忆中是重合的,这就证明在我编撰这部分记忆时,至少单方面的了解过他。

把一个陌生人加入自己的记忆,这又是一个具有极强目的性的行为。

而且从逻辑来看,这种情况不会单独存在,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我现在的记忆是被严格筛选、制定过的。

这是一个经过设计的“因”

,而当时的我认为,这个“因”

会将我导向某个既定的“果”

至于我为什么要让自己忘记,恐怕和“观察者计划”

的底层逻辑差不多。

就像那种看视频回答问题的游戏。

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提问视频中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