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江东世家的催命符(1/1)

作者:龙行风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第616章 江东世家的催命符

有的人,即便身处劣势,依旧清贵雅致。 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他姿态放得很低,出言也带着些请求之意,但依旧让人没有任何轻视之心。 张与心中猜想彻底落实。 其实。 张与既然有心收他们,就不会浪费他们的政治才能。 只是,身处周瑜和孙策的位置,他们有这样的担忧也是很正常的: 成王败寇,失败者被斩草除根,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就算有些人侥幸不死,但有这番经历在前,他们注定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但此时,周瑜既然这么说,就肯定是不会只是让他给孙坚等人留条命,只怕,还是有政治图谋的。 思及此,张与擦擦衣袍上不慎沾染的血迹,意味深长道: “那就得看你的重礼,到底够不够分量了!” 周瑜也不卖关子,缓声将刘繇称帝的一些内情给说了出来: “当日,渤海太守袁绍,派谋主荀谌来到吴郡,游说世家。 世人皆以为是因为孙伯父一心称王,这才以武力相逼,与袁绍和公孙度联手,共扶原扬州牧为帝。 但实际上,四世三公的袁绍,根本看不上孙伯父的出身。 他只是想利用孙伯父而已。 所以,荀谌受袁绍指派来到吴郡,最先说服的不是孙氏,而是吴郡四大世家:张、陆、顾、朱。 待四大世家瓜分好扬州地盘,达成一致之后,这才与荀谌一起,劝说孙伯父与原扬州牧。” 说到这里,周瑜还目光复杂的看了眼张与: “留侯与孙伯父曾在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有过交集,想是知道孙伯父的性情。 孙伯父当日很是犹豫。 但荀谌以及吴郡世家反复来劝,加之留侯多年前,亦曾对孙伯父说过,以成败论英雄之语。 孙伯父动了心,便挟持了扬州牧称帝。 原本,江东世家只是想让孙伯父当挡箭牌。 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选错了,孙伯父与刘繇不同,不是当傀儡的人,又极其好战,多次要求四大世家出粮草、兵刃。 孙伯父自恃手握大军,素以武力压制吴郡四大世家,几年下来,双方关系愈发紧张。 直至庐江之战,因着留侯开出的条件,孙伯父与四大世家彻底反目,他们这才想将孙伯父推出来送死。” 语言是门艺术。 周瑜无疑很精通此道,一番话,将孙坚篡逆的原因,推走了不少,还顺便树立了个孙坚傻乎乎不懂政治,只会打仗的莽夫形象。 甚至于,还提起张与昔年所说之言,以图激起张与的愧疚之心。 但张与很清醒,并没有被周瑜忽悠过去,而是直接道: “有苦衷,不代表就能抹去过往。 周郎,你说的这些,可与重礼没有什么关系啊?!” 即便刘繇称帝有内情又如何? 跟他可是没什么利益纠葛的! 听此,周瑜眸光微暗。 但他很快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接话: “大汉国祚四百年,出现了很多数世卿相的家门。 这些世家在太平盛世,控制大量土地、隐匿人口、役使贫民、积累大量财帛、豢养政客兵士,干预地方政治,在乱世就妄想分裂大汉。 袁术称帝、袁绍称王,刘繇、刘表等汉室宗亲相继被地方世家控制,这正是世家坐大的结果。 汉王爱惜百姓,当日在并州尚未站稳脚跟,就诛杀了大批藏匿平民,逃避赋税的世家。 来日汉王继承大统,定会开辟一片新景象。 瑜以为,汉王定然会削减世家门阀的势力。 江东世家挟持汉室宗亲称帝,妄图分裂大汉,今日又派出子弟,意欲刺杀大汉天子,这足够留侯对江东世家出手了。” 周瑜送来的重礼,不是别的,正是江东世家的催命符! 用江东世家的血,给孙氏和自己铺路,周瑜并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说实话,若真只有孙坚一个人,他也不敢挟持汉室宗亲称帝称王! 孙氏走到今天的地步,吴郡四大世家,的确出力不少。 借着刘繇与孙坚打掩护,短短两年,他们的产业就从吴郡发展到了全扬州,如今孙家倒台,他岂能看着这些人逍遥在野,置身之外? 张与在知道周瑜带的是江东世家子弟的时候,的确猜出了周瑜想拉人下水,给孙家换条活路。 但刘繇称帝的内情,以及周瑜对世家祸乱大汉的分析,的确踩在了他一直担忧的点上: 历朝历代都是要打压世家门阀的,大汉自然也不例外。 何况,正如周瑜所说,这些数世卿相的家门,的确是大汉祸乱的重要原因。 别的不说,光一个袁家,就搅得大汉天翻地覆。 董卓入京、袁董斗争、袁术自立……这些可都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 而且,大汉积重难返,光是土地兼并、人口隐匿、逃避赋税三项,刘备都不可能不管。 如果想动世家,那官吏选拔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肯定也是要改的。 他原想让曹操来做主导。 但如今,孙策与周瑜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孙氏谋逆,正需要机会向汉室表忠心。 孙策有勇,周瑜有谋,连年纪尚小的孙权也喜欢玩弄权术。 也许,本就以残暴克制世家的孙坚、孙策,与棒打权贵的曹操结合,共抗来自世家的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孙坚是真的冲动,十分好控制。 张与心中很快有了盘算,他面带笑意,委婉试探道: “周郎,你的重礼再不错,也只是个由头而已。 想做成这些事情,可不是有个理由,就能下手的!” 周瑜明白张与的意思,当即便道: “周瑜与孙氏同进共退,愿为汉王马前卒。” 周瑜自然代表不了孙氏。 但孙策身为孙坚寄予厚望的嫡长子,来日孙氏肯定要交到他手上,孙策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得到了想要的回答,张与喜笑颜开,拍着周瑜的肩膀,高兴道: “有周郎这话,我就放心了! 还有什么顾虑,直接说吧!” 至此,周瑜终于放下心来: 这几日的筹划,总算是没有白费。 当即,他躬身一礼,温声说出了他与孙策的为难之处: “瑜知汉王与留侯志向高远,亦有惜才容人之量。 无论是僭越称王的吕布,或是暗中叛逆的曹操,都可心无芥蒂的纳入麾下。 今大势已去,本应率军投降,但孙伯父只服强者,最耻不战而降。 孙郎身为人子,不能违逆父命,只能出此下策。 希望今日之事,留侯可代为隐瞒,保孙伯父一生不知。 今夜,周瑜与孙郎只是失手被擒,再无其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