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113 红颜薄命
二百万字留念。
--------------
“此话当真?!”陛下霍然站起。
“回禀陛下,千真万确。”河南尹何苗掷地有声。话说在陛下面前,何苗还从未如此大声。
“好,好,好……”陛下忽泪流不止。好一阵长吁短叹后,又颓然坐地。暗自神伤,独自拭泪。然却仿佛卸下千钧重担。
“陛下?”许久,何苗仰头试问。
“河南尹查案有功。为美人……昭雪。朕,心甚慰。”陛下掩面挥手:“且退下吧,来日当有重赏。”
“臣,叩谢天恩!”何苗大喜过望。这便以头触地,再拜而出。
出西邸。何苗不敢怠慢,又火速奔赴长秋宫、永乐宫、永安宫。逐一通禀案情。
长秋宫内。
何后亦喜上眉梢:“二兄此事办的利落。陛下当有重赏。”
何苗搓手道:“不求钱货,只求封侯。”
“此事易耳。”何后微微一笑:“二兄若能独当一面,假以时日,可举为车骑将军,封万户侯。”
“臣,敢不效死!”何苗喜极,再以头触地。梆梆作响。
“起来吧。”何后无奈摇头:“大将军创伤未愈,河南尹切莫步其后尘。”言指大将军头破血流。
“臣,遵命!”何苗奋然起身,又谄媚一笑。
何后再追问:“人证物证皆在否?”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何苗振声答曰。
“甚好,甚好。”何后亦长出一口浊气。本以为王美人之死,不出南北二宫。岂料竟另有凶手。
当真是,皆大欢喜。
“速去永乐、永安二宫通报。”事不宜迟,何后又叮嘱道。
“喏!”何苗再拜而出。曾几何时,他朱苗何曾如此万众瞩目。话说。做一名权臣,个中滋味,似也很不错啊……
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蓟王闭门谢客,安心静养。前日,蓟王披发送亲,洛阳人尽皆知。若非陛下亲临,大将军何进已灭门矣。
有识之士,无不扼腕叹息。
蓟王一世英名,若无真凭实据,又岂会怒而杀人。
且为王美人披丧,亦是义之所向。天下英杰,无不拍手称快。爱恨分明,蓟王乃真英雄。
前后两汉,四百年传承有序。天下人心向汉。今汉以来,外戚专权,常欺凌幼主。天人共怒,四海激愤。麒麟降世,重振宗室。亦是苍天有眼。刘备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创下赫赫威名,岂是大将军何进能够望背。
正所谓“人心向背”。
洛阳城风传,何后罚铜一亿免罪。此举,亦坐实王美人之死,何氏外戚难逃干系。
蓟王极怒坠马,乃至卧床不起。更惹无数叹息。天下惜英雄,重英雄。足见一斑。
这日清晨,便有一辆公车停在幕府门前。
司隶校尉袁绍上门投帖,得入府相见。
名帖,时下又叫“名刺”。材质多为竹木。若称“贴”,则为缣帛。“刺”上除书:籍贯名字,还需续添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官之用,名曰“爵里刺”。此类官场专用帖,有其专门的书写格式。需将内容在“刺”中央,写成一行,不得拆分,故也叫“长刺”。
名刺,兴起汉末。流行于六朝,尤以魏晋为盛。传说,郭林宗为士林仰慕。游历洛阳时,路人慕名而来,投刺相交,常“载刺盈车”。南朝夏侯叔人,孝闻乡里,人争与交,家中“积刺盈案”。甚至还有“投刺为好(嗜好)”者。南朝梁人何思澄,夜夜削木书刺,天明即驾车外出,投刺访友。无论多晚,需将名刺投光,方能尽兴而归。日日如是。
左伯纸名扬天下。蓟国名帖,皆是纸质。尤其珍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