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第200章 江东最大的屏障濡须坞之战
与此同时。 贾诩独自一人站在帅帐当中,瘦削的身躯此时显得略微有几分单薄。 自从汇报完江东当下的情报后,他就老老实实的不发一言,只等着曹操做出决断。 只不过看曹操眼下阴晴不定的模样,明显一时半会也拿不定个主意。 “文和……” 曹操幽幽的开口,“以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不出意料的,皖城守军在得知曹军南下的消息后,已是从皖口渡过长江而去,直接将皖城拱手相让。 可建业传来的消息却是并不怎么太妙…… 哪怕在曹操看来于大局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可却总归是多了些变数。 “这,属下不敢妄言。” 贾诩拱了拱手,直到发觉曹操的目光有些不善时,忙是又补充道:“不过眼下江东大军与我军虽是兵力悬殊,可却牢牢把守着长江沿岸。” “若是强行渡江,只恐力有未逮。” “最好还是以水军船只护送大军渡过长江,如此方能攻破江东。” 哪怕现在曹军兵力数倍于江东,可一旦贸然强渡长江,无疑会成为长江对岸守军的活靶子。 只有以楼船、艨艟等大型舰只,方才有机会运送曹军渡过长江。 曹操浓密的眉头一皱。 这甲鱼,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敢和他藏着掖着,他就不相信贾诩当真不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 然而不等曹操继续开口,大帐的帐帘蓦然被人给掀开,苏泽随后迈步而入。 “苏泽见过丞相。” 苏泽拱手作揖。 见着苏泽到来的曹操双眼猛地一亮,咧嘴笑道:“子渊你来得正好,孤与文和正在商议攻伐江东之事。” “说来那孙仲谋倒是舍得脸面,似个妇人般搔首弄姿,简直是贻笑大方。” 有错就要认,挨打就立正。 苏泽可不是犟牛,毕竟这次让司马懿带女装前往江东的确是出自他的手笔。 只是没有想到孙权居然真能豁得出去,更是将计就计演了这么一出。 “属下惭愧,若非这次……” “哈哈哈!” 苏泽还没来得及做出检讨,下一刻就被曹操的大笑声给打断,连带着贾诩都是一头雾水的看着曹操。 该不会是曹老板受到太大的刺激,突然发病了吧? “子渊你怎么也开始娇柔作态了?” 曹操走到苏泽跟前,眼神当中写满了真挚,“若无子渊你,也就没有孤的今日。” “不过是些微小事,又何至于放在心上?” 【1老登你这次说得倒的确有几分道理,如今乾坤已定,江东皆是牛马。】 【2既得丞相信任,泽无以为报,唯有肝脑涂地。】 【3丞相你怎么突然长这样,该不会是真想和我抵足而眠了吧?】 苏泽不作他想,见曹操眼中的信任之色,重重点头。 不管如何,这次江东必亡,耶稣来了也没用! “丞相所言甚是。” “如今乾坤已定,江东不过皆是牛马!” 牛马? 曹操小小的眼睛里大大的问号。 这两个字拆分开来他倒是都能理解,耕牛和战马而已,可这合在一起,又结合这语境的话…… 让他压根就没有半分头绪。 莫非这又是那郑三保先生游历海外,从其他地区习来的方言? 苏泽此时也不管曹操和贾诩两人的困惑,视线挪到了帅帐当中的沙盘后,抬脚走到边上。 “敢问丞相适才可是为攻伐江东之事而烦恼?” 提到正事,曹操顿时打起了十万分的精神,无奈道:“确是如此。” “兵法有云:‘兵半渡可击’。” “这长江虽是横跨千里,可若要强渡,难免会损失惨重,只怕反而会给到江东可乘之机。” “可若是不强渡长江,那便只有……” 曹操的视线下意识停在了沙盘上的巢湖,最后顺着巢湖的出口望去。 适才贾诩也曾提到以水军船只护送大军渡过长江,问题偏偏就在于这水军战船若要从北方汇入长江,只有四条水道最为好走。 其一便是走泗水,过中渎水后汇入长江。 其二则是走鸿沟-淮河-巢湖,最后再至濡须水。 其三从汉水过襄阳往江夏,如此亦可渡过长江。 至于最后则是从益州顺长江而下! “泗水的话太过靠近出海口,江阔而浪急,水战颇难,且又毗邻建业,江东人马辎重支援迅速,只能是另辟他路。” “而若是走江夏,渡江后远离建业,和速战速决的想法背道而驰。” “是以只能从玄武池往巢湖而来,最后走濡须水,横渡长江。” 苏泽简单的总结了一二,最后忍不住长吐一口浊气。 毕竟要过濡须水的话,濡须坞根本就绕不过去。 而濡须坞,堪称天下第一坞堡! 曹魏之战当中,整整四次濡须坞之战,曹军到最后都只能是无功而返…… 可本来濡须坞该是在建安十七年,吕蒙提议过后方才修建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蝴蝶效应,亦或是曹操给到压力太大的缘故,此时濡须坞早已经是拔地而起! 横跨在濡须水之上,宛如一道天堑,令人望而生畏! “文和,濡须坞现在是由何人在驻守?” 苏泽突然发问。 “乃现任江东水军大都督鲁子敬,以及黄盖、蒋钦等人严加死守。” 贾诩不假思索的给出了回答,神色却是好奇无比。 要知道基于濡须坞奇特的地理构造,即便是他短时间内亦是想不出攻破的方法,自然好奇苏泽现在是何打算。 如果当真过不了濡须坞这关。 或许最后凭借强盛的兵力,全线强攻,同样是能夺得江东,可其中会付出的代价…… 将会惨重到任何人都不愿意接受! 甚至功败垂成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时之间,即便是曹操也都心中忐忑无比,死死的将苏泽给望着。 “呼……” 只见苏泽眉眼当中神光闪烁,临到头来抬头看向曹操,郑重道:“若要破濡须坞,如今唯有从一人身上下手。” “谁?” “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