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锦传第112章 关于内阁
朱棣交给妙锦一个任务,跟朱有炖探讨一番内阁之事。 内阁?妙锦从没听过这个词,不明所以,一窍不通,又怎么去和别人探讨? 关于内阁,朱棣想获得更具体的设想,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向朱有炖请教。只能让妙锦去。 只要妙锦一开口,朱有炖必然知道是他的意思。 在朱有炖面前,他总是无端想起先帝对朱有炖的偏爱,内心总是不平衡,不能心平气和地求教。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认为这些本事,都是父皇教的。 父皇把这些珍贵的知识都教给了朱有炖,却没有教给他,这让他心里无比酸涩。 夫妻一体同心,对于朱棣心中的这些曲曲折折,妙锦慢慢体会到一些。 妙锦对内阁丝毫不懂,要想把这个问题讲明白,朱有炖颇费了一番脑筋。 思忖了片刻,朱有炖决定从妙锦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说起。 同上次一样,他在纸上列了几个问题,让妙锦挑选。 妙锦选中了年号这一项,这是她心中的一个疑问,尚未向朱棣求证, 她推测,永乐这个年号来自于长乐宫的“长乐”二字,朱棣之所以选定这个年号,是为了生母碽妃。 长乐宫是碽妃生前居住的宫殿。 朱有炖理顺了一下思路,耐心解释道。 今年本是建文四年,根据传统规定,今上选定的年号要到外,又设置了四辅官,协助处理政务,但是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不久后,先帝宣布废除。 洪武十五年,先帝又参照宋朝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随侍左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一些政务处理上提供参考意见。 殿阁大学士的职责仅限于辩论思考,不负责决策。 先帝每天废寝忘食,工作量最大时,每天处理的政务多达四百余件,公文二百多份。 提起先帝,朱有炖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思绪波动起伏,他端起茶杯,轻啜了两口,平缓一下情绪,继续讲解。 今上让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是有意扩大他们的权限,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辅助决策群体和机制。 形成一整套流程后,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今上是想放权给解缙他们?”妙锦问道。 “只是让他们提出备选方案,最终决策权仍在今上手中”,朱有炖答道。 就比如,那么多店铺,涉及各行各业,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过问。 妙锦精力有限,分身乏术,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跟在身边,帮妙锦出主意、想办法。 只要能与生意的事儿联系到一起,妙锦便能理解得相当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