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第1612章 新纪年
吐蕃那边准备妥当,张小瑜知道该回去了。 这天晚上,张小瑜找到了王玄策。 “老王,明天我就要班师回朝。御林军我只带一万回去,剩下的都留在西域。一丈崖那边不要强攻,明年我会带着狼牙修那边的水军从海上攻打大食,到时候会派出骑兵奇袭一丈崖后面的大食军。等一丈崖拿下,你们直接进入大食复地,咱们明年一定要征服大食。” “大帅,快要过年了,大家都想回去…………” 王玄策话还没说完,张小瑜就继续说道: “这个我自然知道,可是只有一万名额。从海上打大食需要坐船,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多船。还需要装运大量的枪支弹药,马匹,人越少越好。你吩咐下去,家中有重要事情的兄弟带着,重点是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其他的都留在西域。薛仁贵是我妹夫,我妹妹那人你知道,端是泼辣。如果我不把薛仁贵带回去,我连年都过不好。还有库毒,他刚刚和吐蕃露珠公主勾搭上,得回去面见陛下。虽然就那么回事,可是也得让陛下做个媒人。剩下的名额,你安排。家中有妻子生了孩子的,或者那些准备回去成亲的年轻兄弟优先安排。” 听到张小瑜这话,王玄策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道: “大帅,吐蕃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交代的?” “吐蕃没事,明年陛下肯定要派大量的官员过来,还有儒家,也会派人过来开设学堂。现如今吐蕃没有男人,只要不欺压他们,他们绝对不是闹事。就他们现在的这三万大食将士,我会挑一万相对年轻力壮的带回去,剩下的要么是年纪大的,要么是毛都没长齐的小娃娃,成不了气候。还有,兄弟们的思想工作要做好,万万不能让吐蕃女人给拐回去当了便宜上门女婿。” 张小瑜说完,想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吐蕃地广人稀,他们女人过来这舟车劳顿不说,也不利于她们怀孕生孩子。现在都是我大唐子民,孩子自然是生的越多越好。这样,你安排一下,在吐蕃境内分开设几个点,分别派几万兄弟过去。咱们也得雨露均沾不是,总不能照顾了靠近我们大唐的,而忽略了那些偏远地方的女人。这都是体力活,兄弟们的伙食要弄好,必须一日三顿肉。” 王玄策:“……………” 就在王玄策觉得张小瑜说完之际,没想到张小瑜又继续说道: “老王,让吐蕃女人生孩子的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别看孩子是她们生的,可那都是我们大唐人的种。我还是那句话,什么土地不重要,重要的是种子,什么种子长什么庄稼。现在吐蕃年轻男人太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现在开始,以后生的孩子都将是我大唐人的种。孩子生出来,等到了年纪就到儒家学堂读书。只要一代,我们就能把吐蕃的人种给换一遍。” 王玄策:“………………” 你都交代的这么清楚了,咱还能说什么? 第二天,张小瑜带着王玄策精挑细选的一万御林军出发。 松赞干布一大家子还有禄东赞一大家子也跟着。 张小瑜也从吐蕃三万人中挑了八千吐蕃士兵作为松赞干布的侍卫跟着。 倒不是说张小瑜不想挑一万,实在是剩下的那些王八蛋拿不上手。 瞧瞧剩下的那些人,全部都是六十岁以上的。 如果带着这样的老头,还没等走到长安城,都能折一半在路上。 剩下的一半到了长安城,也很可能只有卧床不起的份。 还带回去干嘛?浪费粮食?浪费汤药? 张小瑜挑的这八千,都是十一二岁的半大孩子。 这些半大的孩子带到大唐,教他们读两年书,然后直接送到修建铁路的工地实习三十年。 如果条件允许,就再延长实习期,比如再延长十年八年的。 张小瑜注意看了,出发时,松赞干布和禄东赞那是一步三回头。 他们也知道,这一走,他们此生应该是没机会再回来。 这一走终将是永别,永远的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他们的心情是痛苦的,不舍的,无可奈何的。 没法子,不投降,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男人死伤殆尽,女人哀声哉道。 再不投降,他们只能自乱阵脚。 以前,他们还可以在大唐和大食之间左右逢源。 可是去年他们在大唐和大食的争斗中站错了队,当他们选择帮助大食攻打大唐时,就已经注定今日之结局。 人这辈子,有资格站队是荣幸的,站错队是万劫不复的。 很不幸,吐蕃站错了队。 就吐蕃现在的情况,也不要大唐前去攻打,他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现在他们几十万国民几乎都是女人,还有一半能生孩子。 如果错过了这十年八年最佳生育时间,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们。 等这批可以生孩子的女人碌碌无为老去,那就不是没有男人的事,那是没有人的事。 这一离开,也标注着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这对王者组合就此销声匿迹,在他们还没有大展宏图时就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在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晚年生活中,当他们看到吐蕃府在大唐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纷纷庆幸今日之决定。他们共同认为投降大唐是他们这辈子做出的最正确决定,没有之一。 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与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的沉闷心情相比,张小瑜是千头万绪。 吐蕃的投降,也标志着自己开启远洋争霸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彻底完成。 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盲目的开启远洋争霸,无疑是千难万难。 只有大后方稳定,自己才可以放开手脚和欧洲那帮王八蛋一决雌雄。 现如今大唐周边没有强敌,东岛,高丽,东突厥,乃至整个西域,包括现在的吐蕃,都已收入囊中。 明年,明年将是一个新纪年,大唐远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