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回宗绵山(1/1)

作者:桑间濮上

庄老邪修仙传第185章 回宗绵山

第二天一大早,庄玉起来后,又认真看了一遍洞府。 在洞府石殿的火脉洞眼旁边,他驻足了好一会儿。 正是在这口品阶并不高的火眼上,自己炼成了六丁神火。 此时将要离开,将这火眼、这洞府让与他人,多少还是有些感怀的。 神思从火脉洞眼上离开,也感知到余倩等人,已经在洞府外的石台上站了好一会儿。 庄玉便也没再停留,转身走出了洞府。 一到洞府外,余倩、涂翠林、陈海龙等五人,立即齐步地向他问安,他也和悦地朝着五人点了点头。 随后,看向余倩和涂翠林两人,说道: “以后这洞府、这黑潭岛,就是你们两人的了。” “宗门得之不易,要好生看顾好。” “也望你们两人,早日将家族繁衍壮大,将后嗣再送入宗门修业。” 这两人马上躬身称是,脸上极是恭顺。 看向陈海龙等三人,庄玉又说道: “你们陈家,虽然离此岛也不近,但在这茫茫东海上,你们也是离这里最近的青阳同宗了。” “也望你们以后,多来这黑潭岛走一走。” 陈家三人也马上躬身称是。 陈海龙还当即表示,自己以后每年最少要来上两次,看一看余师妹和涂师弟。 余倩和涂翠林两人,也说自己将会常去东渊岛,拜访陈家几人。 庄玉也都笑着向几人点头。 待石台上安静下来后,他便向前迈步走去,走到了石台边上。 凝神向西看,又看了一眼那片黑潭,以及那潭中露出一点的炼火石。 也不知日后谁还能发现,这黑潭是一种怎样的造化机缘。 转身后,看到余倩等五人,也在跟着自己向西看。 脸上一笑,庄玉朝五人拱手道: “各位师侄,就此别过吧。” “我这就回宗了。” 说完,他便一挥手,余倩给他带来的那艘飞舟,顺势从腰间储物袋中飞出,悬浮在了脚边。 这飞舟通体发青,一丈余长、三尺余宽,正是宗门筑基修士,几乎人手一艘的青玉飞舟。 抬脚上去后,体内灵力往下注入,飞舟立时便离开石台,冲向了西边的天际。 看着那飞舟离去,下面的余倩、陈海龙等人,心中已是感慨万千。 在那东海之上,飞舟一路向西,没有飞得太快,也没有飞得太高。 在云层之下,稳稳地向西边飞行,庄玉站在舟上,不时地看一看下方的茫茫海水。 这种离别之时,也许他想再多看一看,这东海的海水。 一直到了日落时分,飞舟才抵达了海岸。 也是登国的海岸,不过距离南边的望海镇很远,在登国海岸的中北部。 飞舟落在了岸边的一座孤山上。 庄玉便在那孤山山顶,面向东海,盘坐了下来。 这一坐,听着波涛之声,便是整整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庄玉便起身,驾起飞舟继续上路了。 进入俗世登国,庄玉提升了飞舟的高度,于云层之上飞行。 而过了正午后,刚到未时,飞舟的高度又降了下来,速度也慢了下来。 只见,没过多大会儿,庄玉的视野中,便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连绵起伏的大山, 登国和文国的界山到了,而他所看到的这段,正是中间的南北三千里绵山。 待飞舟进入绵山后不久,庄玉便悬停下了飞舟,前后左右地环顾,认真查看此处的山势。 约有一刻后,便调转舟头,朝着南边飞去。 过了约有半个多时辰,飞舟的前方,出现了一片不大的小山头。 而在那些小山头的正中,又有一座显得略高、显得略陡的山头。 飞舟快速朝那山头飞去,到了正上处,庄玉于高空收起飞舟后,随后便直直地落了下来,落在了那小山顶上。 站在那小山顶上,往四周一看,还是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而往南一看,山脚下的那片小湖还在。 再往南看,只见那位于两山夹谷、开口向北的镇子也还在,还是那般的稀稀落落。 这镇子,正是绵山镇,而这座小山,也正是三十三年前,自己埋葬魏压师兄的地方。 看一眼南坡的树木植被,庄玉很快就找到了,墓口处的那两株柏树。 此时这两株柏树,已经有水桶般粗细了。 微微一提灵力,庄玉便从山顶,飞落到了那两株柏树之间。 随后,看向当年自己封住的墓口位置,落叶杂草一片,没有被翻动过的迹象。 周围寂静无声,庄玉正身定位,整了整道袍,朝着那墓口,深深鞠了三躬。 直起身后,他便放出神识之力,探向了那墓中。 只见,墓中的甬道、墓室、石画、棺椁都还在,一切都还是当年的样子。 当神识扫到那棺椁时,以庄玉目前的神识之力,是能够穿透那石棺椁,感知到里面的。 而他却心中一酸,将神识抽了出来。 稍停了片刻,稳了稳心神,他便上前,清理起了墓口周围的落叶杂草。 也没有使用任何灵力。 不过他也没有清理地太干净,以免和周围看起来,太过于不同。 收拾好之后,庄玉便在墓口东南约有五步处,盘坐在了地上。 随着夜色上来后,自己和魏压师兄的过往,都在心头涌了上来。 从最初的,魏压师兄到徐国云州柳息公庄园,接自己等新弟子到青阳山。 自己又因在炼心石梯上爬了一个月,没跟上众人,在山门前又被魏压师兄接了进去。 再到魏师兄开起了,从天乙峰到青阳坊市的黑车,自己帮他炼制飞潜丹。 又到去散人山寻金系灵物时,在白川石林中偶遇,后又在摇光院的拍卖石殿中,再次碰到。 后又是那白川石林中,碰到他遭到碧游宫的那对狗男女暗算自己救下了他,逃出了那片白川石林。 而他也最终没能撑过重伤,身死道消。 自己又背棺万里,送到回到了他的故乡,这绵山镇,安葬了他。 整整一晚,庄玉也几乎没有睡着,天刚亮起后,便从地上站了起来。 起身后,再次立身整袍,朝着墓口深深鞠了三躬。 接着,庄玉便上到了山顶,下方的绵山镇才刚刚苏醒。 又环顾了下四周,稍驻立了一会儿,便提起灵力,向上飞去。 飞上高空,于云层之中放出了那青玉飞舟,向北飞去。 之所以没有向西,而是选择向北,是因为庄玉也准备去那北绵寺看一看。 记得当初路过北绵寺时,那慧真大师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也不知现在还是否在人世。 往北飞了一个时辰略多后,庄玉将飞舟降高、降速开始搜寻。 找了得有三刻功夫,他才在一处很平缓的小山山顶上,隐隐看出了几间屋舍的样子。 这处地方本来就没有人烟,他便驾着飞舟,直接落在了那小山的山脚下。 收起飞舟后,便感觉整个周边,已变得很是荒芜了。 依稀记得上山有一条两尺的石梯,顺着石梯下来,还有一条小路向南蔓延。 而此时,完全看不到那小路在何处了。 还有当年山脚下的那片菜地,此时也只能看出大概位置,已看不出当年的平整模样了。 往小山顶上一看,只以目力,就感到那上面的屋舍很是残破了,看不到任何屋檐了。 找到当年的那处石梯后,庄玉沿着石梯上的杂草,一步步走了上去。 等到了那庙门前,只见那门上的牌匾,已经掉在了地上。 “北绵寺”这三个字,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了。 两扇庙门,右侧的还在,左侧的也已不知去向。 神识往寺庙中一扫,就见里面屋舍多数已经坍塌,里面全无生气,整座寺庙已经残破的不像样子了。 见此,庄玉便也知道,慧真大师应是不在了 看着那庙门,回想当年那个晚上,自己正是敲了右侧这扇门。 慧真大师开门后,自己向他问了下路,他请自己到庙中留宿。 而当他得知,自己是来送兄长遗身回故里时,便露出了慈悲之心,一声佛号后,便是一声: “佛渡有缘人。” 此时回想起来,这句话似犹在耳边。 而现在,这北绵寺竟已如此荒破。 在那门口站了一会儿,庄玉还是抬脚走了进去。 进入庙中之后,到了寺中佛堂,里面除了那尊佛像以外,已经别无一物了。 叹了口气,庄玉用院中的树枝藤条,捆成了一把扫帚。 将佛像认真清扫了一遍,随后又将院子也扫了扫。 扫完之后,他看向了寺中看起来,还相对完好的西厢房,便朝那厢房走了过去。 而刚一进去,庄玉就瞬间神情一紧,体内的火灵力,不自觉地涌了出来。 只见,在那西厢房中的土炕上,有一具向外侧卧的骸骨。 眼中火光流转,凝神看向那侧卧的骸骨,神识从头到脚扫了一遍。 细查之后,庄玉心中顿时升起了一阵悲凉。 因为他发现这具骸骨,正是慧真大师的。 再次稳了稳深,庄玉正了正衣袍,对着那骸骨深拜了三拜。 从西厢房出来后,庄玉便觉不该让慧真大师的遗骨,就这样暴露于荒屋之中。 他便出了寺庙,在周围察看了起来,以找个地方安葬慧真大师。 很快地,他就在寺庙的北边,看到了一片残破的砖石塔林,应是埋葬这北绵寺中的僧人的。 认真看了看这片塔林,又看了看周围的山势,庄玉在塔林的西北角,选了一处地方。 先到周围的山上,挖来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 随后,他便在选定的地方,向下挖去,挖出了一个见方的土穴,又以层层小石铺地,造成了佛穴的样子。 接着,他便将慧真大师的遗骨搬了过来,以坐佛的样子,将其安放了进去。 稍过了会儿后,便又用石头,开始建上面的墓塔。 庄玉也没有使用灵力,均以凡力来干。 忙活了两天时间,才将那墓塔建好,也没有建太高,只高出地面一丈,和周围墓塔基本相似。 弄好这些之后,庄玉便盘坐在了墓塔正南的七步处,拿出了《真我经》。 佛门有超度之说,慧真大师离世时应是无人在旁,此时自己还是要念上一念的。 很快地,庄玉就敲着木鱼,念了起来。 并且,他隐隐觉得,自己此时念经的念力,好像很强。 较之在岛上时,又是增长了不少。 停下经文,庄玉神识外探,这周围是确实是丝毫灵力也没有。 在这没有灵力的地方,自己对《真我经》的念力,反而更强了起来。 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庄玉便低头继续念了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开始感到身上极为燥热。 再次停下经文,往身上一看,只见穿在里面的那块黑布,此时的金黄佛光,已是遮不住了。 稍微一扒开外面的衣袍,那块黑布,便“嗖”地自行飞了出来,悬浮在了庄玉身前三步处。 七尺长、三尺宽的黑布上,一个个半寸见方佛字,已如金焰一般烧了起来,正向外散发出厚重的浓浓热力。 只见,庄玉试探地又敲了下木鱼,念了几句《真我经》。 那些金焰佛字,顿时就更加可见了几分,就像很快就能认出来了。 见此情况,庄玉便更加卖力地念起了经文。 一直念到了夜极深,觉得埋葬在此的北绵寺高僧们,似乎也在冥冥中助着自己。 感觉周围满都是,跟着自己一起读《真我经》的佛声。 只见,不经意的一个抬头,庄玉的神情瞬间愣住了。 这黑布上的金焰佛字,已经能看出来了,正是用上古佛语所写。 在黑布上,一列一列,排得很紧,一眼看去,得有两三千言之多。 而当他看向黑布的最右侧时,竟是一下就从地上站了起来,紧接着又受惊一般地往后退了两步。 一脸的惊吓之色,惊吓中又带着强烈的不敢相信。 只见,那最右侧的起头处,竖着一列六个金焰字,较之其他金字略大,正是: 九昧真火心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