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开始当县长第241章 开端
第二天一大早,通和日报的第一个版面就刊登了大桥合作社小工厂的事情,还有王致远等人在大桥合作社的发言。 王致远通过电话会议机跟6个县的县长开了一次电话会议,王致远说道:“今年的通和日报第一版大家要看一看,你们各县也查一查各合作社开办的工厂和作坊的情况。几个合作社和各县合办大工厂,有着我们指导,目前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各合作社新开的工厂和作坊由于数量多,我们是没有那么多的人去一一指导的,这些很容易出问题,你们各县要将责任承担起来,为下面的人解决问题,尽量避免损失。 另一个就是今年本地区展开识字比赛,以合作社为基础单位,看各个合作社今年通过识字考试的人数,做个评比,各县自己安排,地委准备取前十名,每个合作社奖励一辆三轮车,激发大家的动力。” 会议中各县报告里县里的小工厂数目,通和县小工厂最多,有条件的合作社都开办了一个小工厂,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人口不多,合作社也不是太多,各县办小工厂的才十个不到。 对下面合作社的经济进行摸底还是很重要的,不然到时候小工厂和小作坊干黄了,又会引发矛盾。特别是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的群众都没有多少积蓄,还欠着房屋贷款,这次的投资要是打了水漂,以后再想快速发展就难了。 要是一些合作社发展出了问题,搞不好又要出现一些打架斗殴的现象,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群众,又回到了过去自己干自己的状态。 合作社的模式其实也是包含单干的,只不过不是单独种地而已,种地由各合作社种地技术好的人专门种植,合作社联合创办的工厂最多也只能保证一家一个工作名额,有些工厂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那么专业种植的家庭也算一个工作名额。 这个时候都是大家庭,一家少则3口人,多的有十几口甚至二十口人,那么剩下的这些人也要找些事情做,妇女、老人还能在家带带孩子,养养牲口。壮劳力不可能在家吃白饭吧,所以参与修水利、参加社里的施工队等,有些有手艺或经验的就做点小买卖,搞搞副业。 总之在通和地区是各有各的生存门路,虽然工作名额有限,但大家还是在想办法工作,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现在各合作社和村子办起了小作坊和小工厂、养殖场,能很好的解决农村家庭劳动力闲置的问题,还能提高生产力,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 可是现在在王致远看来,有些操之过急了,通和县识字率高,农村到工农学校学习的人多,大家对如何经营小作坊或工厂,不少人能说个一二出来,真正办起来有问题了,到学校请教一下也很容易。社员底子也厚,有不菲的积蓄,干起来胆子大,很难干垮。 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就不同了,文盲是多数,扫盲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很多合作社也没有请教的人,肯定会走一些弯路。在王致远看来如果是因为经验的问题而失败,那就有些可惜了,毕竟市场广大,计算好之后,生产出产品就可以赚钱。 这部分是可以通过指导而避免的,提升带头人的水平,干好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只在通和县发动,其他地方等条件跟上了再发动,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应该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的确有些东西不能太急,应该一步步来。可是要是通和县到时候干好了,其它县城合作社可能也会效仿,不过自发的和倡导的还是有些差别。 事已至此,还是让各县尽快调查,看看有多少问题,到时候一一解决。 事情布置下去之后,王致远又找到了陈克声,让他去工人、农民两所学校安排一下人事工作,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的学校马上就要建好了,要安排一批人过去教学。 通和县这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是有大学学历的干部,也都在工厂或农场任职,额外到学校来传授一些知识。现在要请一些人去别的县城支援,别的县城工厂也会派出一些干部,不然光靠通和县的这两所学校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高学历的干部,很多都是当初从大学招过来的,不少人在通和已经成家了,成家的同时还将亲属的工作调了过来,地委是全程帮助安排。不少人的对象都是当初大学校友,学生思想先进,自由恋爱的多,所以现在通和地区大学生有5000人左右了。 大家当初来通和县也是有追求的,理工科偏多,在通和县工作真的是如鱼得水,很多自己冥思苦想的问题,老师一个点拨,一下就想通了。各种实验、机器操作比学校时多了不知道多少,每天学习研究的也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内容。 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着自己的设想一步步实现,看着自己研究的东西进行生产和应用,那滋味别说有多爽了。 这几年选择留在通和地区的大学生,只有极其少数的要求离开,有些跟家人起争执后,直接将家人都接了过来,家人过来后,很快也喜欢上了这里。 治安好的不得了,商品丰富,娱乐表演也多,离京城、天津、保定都很近,到大城市去也方便,论居住,通和县还是很不错的。 通和地区高学历人才是真不少,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不少高学历人才,还有些女性从事教育行业,不过现在有些浪费,等大学建立好之后,到大学工作就好了。 年轻人是很有激情的,一听是支援其他县城教育,大家都踊跃报名,后面人数太多,还要筛选,看看各工厂有没有代替的人。不过陈克声还是准备听从王致远的意见,多选一些高中学历搭配一些大学学历的,毕竟是教工人和农民,没必要要求太高。 要多重实践,少搞理论,对待工农教育,要从实用出发,这样才能引发大家对学习的热爱。搞些理论,搞得大家昏昏欲睡,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