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快去请大孙回来(1/1)

作者:玩蛇怪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快去请大孙回来

<\/b>十月十五日,早朝。 今日早朝,显然是一场大风暴。 因为吕公绰等人被抓的事情,早就传了出去。 所以朝议上,各部们官员都各怀鬼胎,等着看一场好戏。 特别是夏竦,他原本以为晋升无望,没想到此案涉及到了打压他的吕夷简,这下有好戏看了。 至于其他大量官员,也在瞧吕夷简他们的热闹。 之前范仲淹搞庆历新政,政制院的宰相们都站在了范仲淹这边,现在涉及到宰相们的利益,就看他们怎么解决。 很快早朝开始。 垂拱殿内,文武百官都按照排列站好。 政制院诸多宰相站在队伍最前面,接着就是诸部尚书、侍郎、仆射、舍人、馆、阁、殿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一百余人。 再加上各路谏官、御史、殿丞,总共二百多人站在宽大的殿内,从上看到下,好似一眼只能见到密密麻麻的人头。 因正是初冬清晨,早上四点钟,天色黑暗,左右梁柱上、回廊下、侧庭边,都点满了蜡烛。 室内明暗不一,浑黄模糊,蜡烛柔和光线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众人黑白交织,或期待、或严肃、或喜悦、或情绪复杂的脸庞。 殿中安静得可怕。 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片刻后,赵祯从侧殿缓缓走入。 “陛下到!” 王守忠大喊。 “参见陛下!” 百官行礼。 “免礼!” 赵祯双手虚抬。 “谢陛下!” 百官起身。 赵祯坐在了龙椅上,俯首看着下方群臣。 几乎是在殿头官大喊一声:“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之后。 御史中丞郑戬就站了出来,高声喝道:“陛下,臣弹劾吕夷简、盛度、程琳、李章与开封府小吏冯士元勾结,贪赃枉法、收藏禁书、卖官鬻爵” 刹那间,百官色变。 郑戬还在继续,他一口气说了十多名高级官员,说了多个罪名。 此案光涉案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十余人,五品以下的上百人,这一百多人甚至都没资格被报名字。 而他每念一个高级官员,在场的高级官员们脸色就是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哪怕事先已经闻听了风声,可还是让他们感到恐惧。 特别是吕夷简。 郑戬做得太绝了,没有私底下找他,而是直接当着御史台所有人的面,询问此事该怎么办? 那么多人看着,那自然只能秉公处置,完全无法给吕夷简安排的时间。 如此一来,哪怕是他想捂盖子,也捂不住了。 事情在昨天就已经发酵,今天早朝议会,怕是要彻底爆发! 然而此时却无人反驳。 一来证据确凿,二来作为高级官员,他们不会立即下场。 “陛下,臣请废除考成法新政!” 太常少卿赵良规打断了郑戬的话,打响了奏,每具二册,一送政制院,一送检法案。府衙延迟,则部臣纠之。诸部隐蔽,则谏臣纠之。御史隐蔽,则内阁纠之。” 反对派继续说道:“夫部院分理国事,谏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宰辅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仲淹创为是说,欲胁制臣等,拱手听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无人胁制尔等,皆是为国效力,况祖宗之法便令百官各行其职,诸臣懈怠,御史台有责促其行事,这亦是御史自设立以来,千百年之未变之法也!” 变法派同样继续反驳。 “新法下,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讦,始以自用之私,终之好胜之习。好胜不已,必致忿争,忿争不已,必致党比。唐之牛、李,其初岂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为竞胜。” 反对派又说道:“佞谀成风,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则等之伊、傅;言及边帅,则拟以方、召;言及中官,则夸吕、张复出;言及外吏,则颂卓、鲁重生。非藉结欢,即因邀赂,是为佞谀,如此岂能长久?” “呵,尔等也好意思提及伊、傅,方、召,卓茂、鲁恭?新法当中,纠察了多少贪官污吏?吕夷简之子,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吾观之不似窦申,乃吏部尚书也。” “休要巧舌如簧,我等担忧的是国之不国。今得一严旨,范希文辄曰“我力调剂故止是”;得一温旨,范希文又曰“我力请而后得之”。由是畏居范希文甚于畏陛下,感居范希文甚于感陛下。威福自己,目无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令国之不国的终究是尔等,上下作乱,欺瞒陛下,穷搜黎民。今朝廷厘清吏治,还朗朗乾坤,尔等却为贪腐张目,何其猖悖?谅尔等鼠目寸光,又怎么知道此番新法政令之下,政治将如何清明?” 随着事态愈发的严重,赵祯坐在台上又没有及时打断双方互相辩论驳斥,没一会儿的功夫,原本还算整齐的朝廷上就变成了菜市场,变法派与反对派已是泾渭分明。 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保持中立,但随着吕夷简、盛度手下的党派人员率先发难,随后大量的中间派也琢磨出味道来,立即开始上阵。 主要是考成法确实不得人心,不管放在哪一个朝代,谁都喜欢自己当着官,手里捏着权力,没那么辛苦没那么累,吃着火锅唱着歌,还把妹子搂在怀里,就把这官当了,钱贪了,过着潇洒的人生。 结果考成法出来之后,每个官员都必须认真完成工作,弄得好像上学的时候每天必须完成作业一样,这自然是不被众人所接受,因此趁着这个机会,马上都加入反对派中。 事实上后世打工人都厌恶这种卷法,看似是民心所向。但实际上后世打工人拿着几千块钱工资,却被老板pua。 老板们嘴里喊着,你不要问公司能给你什么,要问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又提倡什么员工要奉献,还说只想着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钱不应该是大学生的梦想,钱是奋斗的结果云云。 一旦遇到好的高薪工作想跳槽。 原来的老板还嚷嚷着,我花钱培训了你,我付出了那么多财力人力物力和时间,你拍了屁股就走了,那你下一个单位最少要赔偿我的培训费之类的话。 这种情况下纯粹就属于剥削了,那年轻人能惯着才怪。 可在古代当官就不是了。 特别是宋代。 不提那高额的工资,单说当官之后的生活就远不是后世打工人可比。 所以讲道理的话,朝廷既然花那么多钱养你,你每天认真干活,辛苦一点难道不是应该的事情吗? 然而古代官员们就是不干。 我就是想拿钱不干活,你要是逼我干活,就联合起来反对。 这不扯淡吗? 但现实就是如此。 特别是在涉及到了吕夷简和盛度的儿子之后。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很快,随着辩论愈演愈烈,慢慢地就已经开始往党争的方向发展。 大量官员弹劾范仲淹,有说他在军队里威望太重,不应该担任宰相,这样容易出现权臣之类的话。 也有说他在御史台安插了太多耳目,以此监视百官,这样只会让百官畏惧范仲淹,而不是敬畏皇帝,从而让皇帝的权威大落。 更有甚者已经在隐射范仲淹可能会造反,如王莽董卓曹操一样,对皇权产生威胁。 到了最后,整个早朝都乱成了一锅粥。 赵祯看着下面这一幕,不由自主地对吕夷简深深地感到失望。 他明明知道,改革势在必行,却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大孙说的那样,成为了历史上的保守的利益集团。 为此甚至也跟历史上的那些反对派们一样,构陷范仲淹。 难道吕夷简不知道,在赵祯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情况下,这样做只会皇帝加深对他的不满吗? 也许他知道。 但那终究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赵祯看着下方面目呆滞,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吕夷简,没来由感觉到一阵心烦。 他倏地站起身,走到王守忠旁边,只留下一句:“快去请汉龙回来!” 随后拂袖而去,只留给百官一个气恼的背影。 事情。 终究是到了要请大孙回来的地步。 (本章完)<\/b>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