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只当是为中国的半导体保留一颗火种吧(1/1)

作者:白菜秧子

1992:老爹带小三卷钱跑路了第323章 只当是为中国的半导体保留一颗火种吧

1983年,一个叫做米光南的人,毅然放弃了加拿大每年四万三千加元的薪资和访问学者身份,返回中国,领取国内几十块的工资,只为了能够帮助中国制造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当时的联想公司还并不叫联想。 而联想公司的掌门人刘传善,也还并没有获得中科院研究所所长的职位。 这个时期的“联想”,卖过运动裤,批发过旱冰鞋,倒腾过彩电……可是依然是赚的少赔得多,导致刘传善这个公司一把手,也眼看就要引咎辞职。 这个时候,“联想”或者说是刘传善盯上了米光南手中的一个发明。 这个发明绝对是飞跃性的,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这就是“联想汉卡”。 为什么这东西叫做联想汉卡,因为这是一张可以让人只输入拼音,就能够在电脑键盘上打出汉字的软盘。 更绝的是,你输入完第一个字后……后面还会根据你输入的字符,联想出后续的一连串字符。 比如说在电脑上打出“学”这个字,紧接着页面上就会跳出一连串的学生,学校,学习等等的汉字…… 这也就是这个技术之所以叫做联想汉卡的根本原因。 果然,有了中科院计算机所这一层身份的加持,再加上米光南带来的联想技术,联想汉卡获得了大卖。 从此之后,这一家本来叫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公司,也改名叫联想公司。 这之后,以米光南为总工程师,联想又陆续研发出了386,486等等电脑软件技术。 关于联想是如何上市,如何被私有化,果有资产又是如何被稀释,为什么收购ib私人电脑业务的……已经不足道哉了! 我们只知道,米光南因为想要优先发展技术,从而被公司的另一个合伙人赶出了联想。 如果想要挣钱,以米光南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返回中国,就可以随意获得年薪百万。 后来华为和联想的一次次冲突之中,他坚定的站位华为,也并不一定就是收了华为给出的“出场费”。 方明只知道,这个时候的芯片产业还在萌芽时期,在这个半导体还处在石器时代的大好时机……如果中国想要发力,追一追还是赶得上的。 但要等到三四十年后那样,举全国之力,花费成千上万亿也不足以突破别人的封锁,还只能每天提供大量的资金让对手进行产业升级……那就彻底的没有希望了! 2020年,中国每年光芯片的进口费用就超过了两千八百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石油。 而光刻机,芯片制造,则是成为了国人心中一道最显眼,最触目惊心的伤口。 …… 看着街道上来往如织的车流,方明忽然陷入了沉默。 芯片向来是中国最不忍提及的一个领域,可是现在的自己,真的有挽救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能力吗? 想着想着,他不由的苦笑,有的时候,自己未免把自己给想的太伟大了。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英雄人物,说的上拯救这个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的,能有几人? 可慢慢的,他又有些惆怅…… 如果单论享受的话,自己现在的钱早就已经足够了,只要有华晨和白龙,寒兔这样的企业握在手中,自己就算不是中国首富,也相差不大了。 可是,万一有一天,自己身在豪华别墅里,躺在美女柔软的大腿上,厌倦了风花雪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呢? 到那个时候,自己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做一点,哪怕是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算了,就当是给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保留一颗种子了!” 想到这里,方明整个人豁然开朗。 对啊,没必要那么纠结,自己只是给中国的芯片保留一颗火种而已,等到将来国内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自然会有人找自己来取走颗种子的! 叹了口气,方明就打开车门,和揽着自己手臂的老板娘陆续上了奔驰车的后座。 “方总,您……接下来的行程?” 赵永年再一次坐上驾驶位,这一次,他说话的声音轻了许多,像是小猫一样。 方明脑海中飞速的循环着利弊得失,现在一股脑拿出一千万美元,是绝对不行的。 再继续抵押一部分华晨的股份吗? 他是一个做事留七分的人,能够贷款一千两百万美元,就已经是他承受的极限了。 如果再多一些,还钱的时候不好还,他和仰勇也不好交代。 忽然,他猛地看向了后视镜,盯着正小心翼翼打量他的赵永年: “今年的大米价格怎么样?” “啥,大米?” 赵永年一下子愣住,没想到方明的脑回路竟然一下子变得这么清奇。 不过,既然方明这么说,那他想要问的就应该是日本的大米情况了。 思索了一阵子之后,赵永年才道: “您要这样问的话,我还真听到新闻提起过。 今年的大米价格确实有点诡异,已经比往年高出了百分之三十五,像是北方的北海道和大阪等地,大部分超市已经没有大米的库存了。” 果然,方明就记得有这么回事。 他前世从2024年穿越过来,那时候,日本缺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一度冲上了热搜。 虽然他当时的工作比较忙,但也在无意之中瞄了一眼相关新闻,据说大阪等地已经开始限量供应,给居民发放粮票了!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粮荒,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农会这个庞然大物。 因为日本农会的存在,日本这个基本全是山区和林地的国家,却楞是要进行粮食的自给自足。 可是……2024年整体的气温偏高,并不适合日本本土所种植的耐寒性水稻作物,致使水稻大量减产。 新闻上还说,这是日本近些年来第一次发生粮荒,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则是三十年前的1993年…… 那一次,因为水稻产量和所需粮食数量存在巨大差距,日本农会不得不顺应民众的要求,进口了256万吨大米,约合整个日本全年三分之一的用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