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调研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2)

作者:鹏鹏君爱我

职场风流第651章 调研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夏宇安也跟着鼓掌。</p>

李恨水的突然发问,让他很尴尬。</p>

作为镇党委书记,他想工作少,想女人多。真抓实干少,指手画脚多。</p>

李恨水问宗文才:“宗镇长,果果食品生产基地落户石头镇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非常繁重。</p>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引导,不能强迫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p>

石头镇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如何?”</p>

宗文才说:“李县长,我来石头镇后,第一次调研就是去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因为石头镇是农业大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繁重。</p>

镇农村经济发展中心是海河县乡镇机构改革的产物,这是在梁伟鹏任上大力推行的。</p>

中心由原镇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畜牧站、林业站、水利站、农经站等七个涉农站所合并而成,共有在编事业人员15人。”</p>

李恨水犹豫片刻,说道:“这样吧,我们去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看看,百闻不如一见嘛,听汇报不如去现场。”</p>

宗文才说:“中心离镇政府不远,七站合并后,统一在原镇农技站办公。”</p>

李恨水说:“走,我们步行去,顺便看看石头镇街容街貌。</p>

不需要去很多人,否则,浩浩荡荡,前呼后拥,老百姓会有看法。”</p>

李恨水当场点将,尹静、宗文才同去,其他人就不去了。</p>

石头镇街道只有一横一竖呈十字形的两条街道。</p>

街道两边建筑以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为主,还有不少老房子。</p>

海河县是贫困县,全县大多数乡镇街道都是如此。</p>

中心位于镇中学正对面,有一个很大的院落,临街有几间门面,卖农药化肥种子,挂着镇农技站农资服务部的牌子。</p>

这说明牌子没有换,因为海河县在乡镇机构后,镇农技站已经不复存在。</p>

中心办公楼是一栋二层的老楼,老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p>

偌大的院落,除了一口水塘,就是荒草,还有几畦菜地,没有一台农业机械和设备。</p>

中心职工没想到,县长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突然来访,相当于明察暗访。</p>

李恨水来时,职工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纸,没有一个在工作。</p>

中心主任陈宝生听说县长、镇长都来了,慌忙从家中赶了过来。</p>

陈宝生是原镇农技站站长,七站合并后,任中心主任。</p>

他就住在中心大院的宿舍区,也就是原镇农技站的宿舍区。</p>

陈宝生五十岁不到,身材黝黑,体格健壮,说话声音洪亮。</p>

尹静说:“陈主任,李县长亲自来中心,看望大家,了解情况。”</p>

陈宝生有些局促不安,因为他一时摸不透县长来中心的真正用意。</p>

李恨水问陈宝生:“中心在编人员十五人,怎么我只看到五六个人?”</p>

陈宝生解释说:“李县长,中心职工经常去田间地头,很多同志下基层。”</p>

李恨水正色道:“陈主任,我来中心调研,是想察实情,破难题,办实事,不是来找茬。</p>

中心职工有没有去田间地头?我想可能有,但并不多。</p>

我希望,你们都能说真话,不要说假话,更不要欺骗我。”</p>

尹静接过话茬:“陈主任,李县长非常务实,而且,了解基层,他这次来中心看看,就是想了解第一手资料。</p>

我对中心情况谈不上多了解,但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比如,原镇农技站,职工最多,有六个人吧?”</p>

陈宝生说:“六个人在岗,还有一个长年病假,在编不在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