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伐木工人的后山见闻一(1/1)

作者:行走的麻瓜

仙缘从天而降第265章 伐木工人的后山见闻一

还是在四合院的院子里。 一大群人闹哄哄的聚在一起。 小仙女扫视了一下,没有一个熟脸。 在仔细一听,这些人大都是村里的“伐木工人”,他们聚在一起正在向没到过山顶的人讲这次上山的见闻。 以下是去“伐木”的村民回村里给没上过山的人讲的关于“爬”山经历和后山风景,还有就是人群众应和的反馈信息。 天刚蒙蒙亮,已经在家吃过早餐的“伐木工作人员”(村民),带上吃食及所预备的物品(火把,被子,村民炮制的药材)开始上山。 陡峭的山路弯弯曲曲,完全让人搞不懂当初这条路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说也许是那个猛人直接在岩石上一步步凿出来的。 可是山路从山脚到山顶都是长短,大小各异的石头组合而成。说没有“神仙”帮忙,那肯定是不能够的。 老一辈的人都说,大河里面有河神;山够大够高的话里面肯定有山神。 对后山住着“神仙”这个事,村民都还是相信的。 要不然年年村里丰收了后,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各路大神,感谢诸神保佑。 例如:玉米成熟了就扳几个玉米回家蒸熟,然后用碗装好拿到种玉米的地方,双手合一作揖朝天跪拜,嘴里还要念着“多谢老天爷,多谢管玉米的大神,请您们品尝玉米,来年再保佑我们土地丰收”,非常虔诚,如果大人在祭拜时带着小孩子,事先大人会叮嘱小不可以讲话,怕小孩不懂事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惹“神仙”生气就不好了; 再比如稻谷成熟了也会按这个套路来一次。 麦子成熟了来一次。 如果还有其它的“祭神”活动以此类推。 反正在余家村,大家都相信有各路神仙存在。 小仙女:有没有“神”暂不说,萧米小时候回老家就跟在长辈后面带着做过类似的“祭神”活动,不过她那时就那么一瞥,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现在听到人群中的议论才知道那时“祭神”。 “他们第一次上山的人刚开始还很兴奋,怀着激动的心,挺直腰背走在最前面,又说又笑的,速度快得不行。不像我们这些去过后山的人都是一声不吭,步伐也不急不慢,不慌不忙的跟在后面。” “果不然,他们兴奋不到一个钟,前面还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很快就成了“斗败的公鸡”,跟在我们后面缓缓前进。” “这就是经验欠缺,以为是在丘陵地带打猎,可以随心所欲。” “哈哈哈” “哈哈哈,让后生们吃点苦头也行,免得以为伐木是一件容易的事。” “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爬山就让人觉得累得慌。” “那山路看着不陡峭,实际上是一直蜿蜒向上的。我们每过一两个钟大家就在原地小憩一会儿在在彼此的鼓舞声声中继续向上。” “从山脚下望去一个个就像爬在山体上,难怪上山又叫爬山。” “等爬山休息次数达三四次后,大家就原地吃些干粮饮些水,再休息一阵继续爬。 就这样大家双腿哆嗦,脚步虚浮,头昏眼花的爬到天色渐暗,趁天完全黑前吃晚饭后,然后举着火把再爬1—2个钟,终于在“要命”的时候来到后山山顶。” “第一次上山的年轻后生一到山顶就给“山神”跪了,然后双眼失神地摆烂了。” “当后山亮起火长条不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已经安全到顶。” “哇,你们好厉害,算起来爬了八九个钟啊!”人群中有村民惊呼道。 “休息一阵后,他们有经验的就把我们这些倒在地上的人拉起来,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继续向前行二十来分钟后停下来,就听到前面有人说到了,累坏了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下终于他们终于可以坐下来或者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 “谁知还没有躺下,就听见上过山的人说先不要急着躺下、坐下,在前面一点还有一排木屋是给大家休息的!听到这话,原本还“垂头丧气”有气无力的后生瞪大眼睛,满血复活!” 惊喜来得太突然! 于是打起精神朝前奔去。 果然,有好长一排木屋。 推开木屋门,每间木屋都是一长排大通铺(足够他们来的人睡了),其中有一间屋放着柴刀、斧头、锄头及垒起来背篓,还有几大卷垒起来看不大清楚是什么东西。 “晚上有床睡,原来不用随地而睡的。”第一次上山的人有一种“幸福从天而降”的感觉(这些人估计在家还做了睡地上的“心理建设”),然后又恍然大悟:“难怪上山时组长只说带吃食、被子和火把!哼,那帮上过山的太讨厌了,居然都不提前透个口风,害我们在家猜测好久,让家人也跟着担心我们不适应山上的环境,嘴太严了!我们以后也不讲给其后来的人听,让他们也“惊喜惊喜”! 小仙女:下山后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全都讲出来了。 第一次上山中没有开口的人:不,不,不是我们讲的,不背锅。 但是,这些不重要,因为以前伐木的人回来后都没有讲过山顶上的事,现在大家的好奇心被勾出来了。 有人问:“张组长,山上的事可以讲吗?是我们能听的不?” 人群中一个看起来憨乎乎的汉子笑道:“没有说不能讲,只是那些事没什么好讲的,是我们之前忽略了。” 又有人说:“要不,组长你来讲讲?” 姓张的组长道:“那就算了,我讲起来没他们说的精彩,你们听起来不过瘾。” 大家哄堂大笑。 可见大家是接受张组长的自评的。 确实,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更有意思。 张组长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脸色黝黑,五官立体,中等个子,一开口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一看这就是个敞亮的人。 小仙女见此也飞到他身边,于是瞬间获取了他的基本信息: 张大山,男,46岁;身高:1米84;力量:460斤。 这对比晚宴的情况,村民体质下降得很厉害啊。 再打量四周的人群,男女老少在身高方面普通矮了些,在力量上总体都至少下跌了一半。 组长张大山还是人群中拔尖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