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传真电报(1/1)

作者:姑城游子

宦海红颜香第402章 传真电报

何强从从市委党校圆满完成培训之后,按规定可以在家里休息一天再上班,但是何强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党校回来后,当天就向罗洁英报到。 罗洁英已经从市委组织部得知何强的学习情况,对他的培训成绩表示肯定,并要求他把学到的知识努力跟实践相结合,力争取得更好业绩。 何强刚刚从市委学校培训结业,罗珊珊也从国外回到燕京,她给罗洁英带了一只lv包,给何强送了一件鹿皮夹克,何强很是感动,说,下次我出国时一定也给你带件好礼物。 转眼间又到了岁末年初,随着县两会的召开,相应的县四套班子人员也有所调整。跟何强一起到市委学校学习的原城关镇党委书记纪成被提拔为副县长,分管农业和多种经营;原天桥镇党委书记蒋林被提拔到县总工会主席,享受副处待遇;原县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唐雨则被提拔为县政协副主席。只有何强的职务依旧,没有任何变动。 因为同时提拔了三个实职正科,这下子一动百动,涉及到几十个人的职务变动,姚继娟被调到县文化局任党委书记、局长,她让出来的岗位,则被县多管局的局长接替。 何强为了祝贺姚继娟进城,特地为她举办了酒席,许红艳、韩冰、黄莺和景艳都出席陪同。这次洋心镇人事变动很大,但是黄莺和景艳的位置都没有变。 这次酒席虽然表面上气氛很热闹,但是黄莺和景艳的内心却很不好受,缺少何强和姚继娟的关照,她俩顿时感到仕途黯淡。 对于黄莺和景艳的感觉,何强爱莫能助,他不在其位,也不好越俎代庖,更不敢轻易向罗洁英推荐,只能佯装不知。 酒席上,许红艳告诉何强,尽管《天南地北河东人》栏目很成功,但是经过一年的报道,全县主要的成功人士都已经报道完了,再搞下去意义不大,台里已经做出决定,在新的年度里,将暂停这个栏目,待时机成熟再重新开设。 何强对电视台宁缺毋滥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赞同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题材,确实应该停播。 姚继娟建议:电视台可以开设一个介绍河东风土人情的栏目,从而弥补《天南地北河东人》栏目停播带来的观众损失。许红艳听了之后说,这样的栏目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方面的专家难找。 何强笑道:“寻找专家这事你就交给姚局长,文化局应该有这方面人才库。” 姚继娟哈哈大笑道:“好你个何强!老娘还没到文化局上班,你就给安排了任务,真的是一点看不得闲人啊。” 许红艳不禁莞尔。“姚姐,文化局和广电局本来就属于一个大的文化范畴,有了你的帮忙,对于我们的新闻宣传,会有很大的帮助。” 酒席结束后,何强没有跟众人一起去ktv,而是直接回家。刚刚到家,何强接到县委办公室值班电话,说是刚刚接到省委办公厅紧急传真电报,说根据国家和省气象台预测,明天白天到夜里,江南省极有可能遭遇五十年难得一遇的暴雪,要求各地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确保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何强接到电话后,顾不得休息,立即从家里赶往县委办,当他看到传真电报后,当即将电报内容向罗洁英汇报。罗洁英听后大惊,说她马上赶回办公室,同时让何强跟县政府办联系,问他们有没有收到省政府的传真电报。 何强这边的电话还没来得及打,政府办那边的电话先打过来了,何强听到他们收到的电报内容跟县委办收到的基本一致,立即把情况跟罗洁英说了。罗洁英看着省委办公厅的传真电报,让办公室通知在家的所有常委立即赶到县委参加常委会。 看到了省委省政府的传真电报,与会常委都觉得事态严重,不能掉以轻心,会上决定成立防灾救灾指挥部,由罗洁英书记和吴庸县长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相关部门、所有乡镇、街道、供电、供水、医院……立即行动起来,这一夜,因为这个传真电报,不知多少人没有闭眼休息。 果然,第二天从上午八点左右下起了鹅毛大雪,尽管事前有了部署,但还是出现了很多灾情。罗洁英在办公室待了半天,听着各地的报告,感觉不放心,就让司机将车开出来,带着何强和甘甜一起下到灾情最严重的乡镇了解情况。 因为事发突然,加之多年未遇暴雪,不少老百姓都存有侥幸心理,保暖工作做得很不到位,结果造成农村里有不少牲畜都被冻伤甚至冻死。 罗洁英一行来到灾情最严重的几个乡镇,一开始路上还能行驶,走了一个乡镇后,这雪下得实在是太大了,再也无法前行,只能到最近的镇上躲避暴风雪。 到了下午,这雪下得更大了,鹅毛大雪变成了雪团,不仅有许多民房牲棚倒塌,造成人畜伤亡,而且有不少高压电线被积雪压断,造成大面积断电。全县所有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发动起来,全部加入抢险救灾的工作之中。而首当其冲的公安警察和武警战士,更是冲在了第一线。 这雪一直下到半夜才慢慢停了下来,但是积雪造成的冰雪灾害还在加大,一直延续到一周之后。 罗洁英因为身兼救灾总指挥一职,因此特别忙碌,何强则跟在她后边,听从她的调度。 这次雪灾累计造成河东县十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冻死的家禽十多万羽,家畜近千头,造成了巨大损失,是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市之一,一时之间,吸引了中外无数媒体关注。 因为这次河东灾情特别严重,两天后,国家、省、市防总、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救援物资和资金从外地陆续抢运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