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西瓜(1/1)

作者:栀虞1014

六十年代:开局就是新婚第156章 西瓜

杨睿笑眯眯的接着问道:“媳妇儿,你吃西瓜不?我今儿早上去园子里来着,敲了敲种的那西瓜,熟了!” 这温暖哪儿忍得住啊:“吃!!!” 杨睿就知道是这样:“那你是跟我一块儿摘去,还是怎么着??” “不了!俩孩子还在屋里睡着呢!他俩成能翻腾了,一不小心栽到炕下头去可就坏了!没人看着我不放心!” 温暖摇头拒绝,但是甜甜的西瓜也不可以放弃啊:“你去园子里摘了,一切两半就拿进来啊!” 杨睿:“行!” 两口子沟通完毕,温暖就回屋去了。甜甜和成成在炕上睡得香甜。 没一会儿,杨睿就从园里摘了一个西瓜回来。 这西瓜不是特别大,可能跟后世的品种不太一样,也许是没培育到那么好呢吧! 温暖又开始提自己的小要求:“老公,这个瓜,用刀锛开那一点,然后循着缝儿用手一掰两半就行!别用菜刀整个切下来,用刀切的不如手掰的好!” 在厨房拿起刀来要切瓜的杨睿:“……媳妇儿,我发现一个事儿!” “啥事儿啊?”温暖问道。 杨睿开始控诉:“你瞅瞅你,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欸?” 温暖懵逼…… 杨睿继续控诉:“你哪会儿让我干点啥的时候,就老公老公的叫我! 要搁平常,那就是哎,喂,那啥,你……你想想,是不是我说的这样儿?” 温暖捂脸,想蒙混过关! 杨睿乘胜追击:“别不吱声儿啊,老公我还想听听你怎么辩解的呢?你要不跟我说出点好歹的来,我……” 温暖捂脸的手放下,往炕边这么一撑,声线粗了两个调:“说吧,你想让我咋辩解?” “不用辩解啦!”杨睿瞬间转了语气,拿着一半的西瓜就进了屋,上面还无师自通的插了一个小饭勺子,正好可以挖着吃:“快尝尝咋样?今年咱种的这西瓜甜不甜?” 温暖也不客气,抱过这一半的西瓜,放到炕桌上,拿起小饭勺子来就开始挖。 第一勺自然是挖的芯儿,那满满一大勺放进嘴里,在口腔内爆出了甜甜的汁水,好吃,温暖很满足。 吃完这一口,看着杨睿在旁边笑眯眯的,又有点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确实是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你也吃啊!那不还有一半吗?” “吃,我这就拿去!” 两口子在这美美的吃西瓜,但是杨父可就不一样了。 这白水公社,所有的生产队的大队长,全去了公社开会。 会议讨论内容:知青安置问题 今年是1967年,白水公社也是第一次接收知青。(从1950年就开始有知青下乡了,不过最开始人数少) 公社书记发起讲话:“过个几天,要有一批知青来咱们白水公社安家落户,人家呢,都是大城市来的,有文化,懂技术! 上面领导也说了,他们当中有的人可以帮助咱们公社啊,生产队啊,更科学的生产粮食,还能修修机械啥的! 哪怕不懂技术,那也有文化呀!帮着给小学上个课,教教咱们生产队的娃,那都是有好处的! 咱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的安置问题! 现在,大家畅所欲言,有啥就说啥!” 有个急性子的大队长率先发问:“书记,你刚说知青,这啥是知青啊!” 书记抬手用手指点了点这个大队长:“老牛这个问题问的好啊,这所谓的知青,那就是知识青年。 知青就是到咱们农村来、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也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场的这些大队长,都是泥腿子出身,虽说有的人聪明睿智些,但是大部分还是更在意土地和粮食的。 他们可不管啥知青不知青的,毕竟这知青,那说白了就是小青年。 要说城里来的从来没碰过锄头的小青年,教他们这些跟黑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农民种地,那谁敢信?谁又放心用他们的方法? 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种地呢,在他们看来,这知青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公社书记见没人说话,只得又说道:“刚你们没听见我讲啊?人家那知青,会的多,可以给公社给生产队里修机械的,教咱们科学的种植方法,还能给咱教娃呢!” 还是那个姓牛的大队长接话:“书记!你说啥种地?这些小青年们教俺们种地? 书记,您说说,这小青年们,他们种过地吗?他们没种过,又咋教生产队啊? 你说啥修机械的?可是咱大队也没机械呀,就那两把镰刀,几个铁锹,自个儿磨磨就行了呀,也用不着他们!” 公社书记对这些老头子们很是无奈,但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 “总之,我不管你们咋想的!咱们公社,这二十来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给我接收三个知青!” 书记做了决定,那谁也拦不了,杨父自然是也没办法阻止知青进杨家屯。 但是他又多问了一句:“书记,那您说的这知,知青,他们吃啥喝啥呀?总不能都是大队提供吧? 这一顿两顿的,甭管在谁家,对付两口也还行,这要是时间长了……那也得花不少粮食呢!” 书记手指无意识的敲了敲桌子,略带点不耐烦的说道:“国家有补贴!” 至于补贴是啥?这公社书记可没说清楚! 有人想接着问,刚张开嘴,就又被公社书记给堵了回去: “没说让你养着他们,到时候让他们跟着一块儿下地,挣公分不就行了! 咱们这地界,地广了去了,一年多开上两亩地,就够他们吃的了!” 得,书记都发话了,那白水公社下辖的各个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不想接收也得接收了! 杨父回了家以后就开始愁,这知青来了,可咋管理呀?吃啥住啥?书记说的补贴,可没到他手里呀! 还有,那些要来的小年轻,又是城里来的,估计得娇气的很!老四家的俩娃都养得那么精细,城里来的,指定得更精细。 那细皮嫩肉儿的,要干农活儿,半天都得累趴下他们! 手上拿着烟袋锅子,“吧嗒”两下,想一会儿,过不一会儿再“吧嗒”两下! 杨母跟杨父过了大半辈子了,一看就知道这老头子心里有事儿:“老头子,你寻思啥呢?这老半天不带说话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