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军第653章 女真使者
朱威摇摇头:“不是故意隐瞒诸位,有些事没有到时间,说出来容易节外生枝,不过诸位放心,朝鲜的事啊,少不了你们的好处。”</p>
其实张维贤最是懂人情世故的,朱威没有告诉他们,他自然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只是想知道这事对他们来说是好还是坏而已,从朱威口中得到消息之后,张维贤也就放心了。</p>
“嘚嘚嘚嘚嘚嘚…”</p>
就在快要进午门的时候,一阵马蹄声传来,朱威几人都很诧异,在皇城边上,就连张维贤都没资格跑马,那就只有一个情况了,那就是紧急军情。</p>
果不其然,马蹄声渐近,马背上的人也在高声喊道:“辽东六百里加急!辽东六百里加急!”</p>
几人对视一眼,先是朝鲜,现在又是辽东,难道女真还敢对辽东动手?</p>
看着那传令兵朝着兵部而去,几人也抓紧进宫。</p>
走到乾清宫外,有一身着红色官袍的人跪在台阶下,原以为是哪个不长眼惹朱由校生气,不过走近以后才发现这人身上的官袍和大明的不一样。</p>
朝鲜李朝(1392年—1910年)一直以华夏汉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学习对象,明朝廷又长期向朝鲜王室赐服,直接施以衣冠礼制的影响,因此朝鲜王朝的衣冠文物几乎为明朝中国的翻版。</p>
朝鲜文人徐居正有云:“明皇若问三韩事,衣冠文物上国同。”完全可以说,相比其他周边民族和国家,冠服礼仪受中国影响以朝鲜为最深。甚至在明亡之后朝鲜仍然尊奉明朝为正朔,在服制上未作任何改动,依然延续明朝衣冠,哪怕是满清都没能改变。</p>
当然,韩服在“衣冠文物悉同中国”的基础上也发展出不同特征,比如官袍就要比大明的短一些,只能到小腿下三寸,乌纱帽的扇翅,也要比大明的短一些,总而言之,就是什么都短。</p>
陈百在乾清宫门口等着朱威等人呢,见到人后,小跑过来,瞥了那朝鲜使臣一眼,低声道:“诸位公爷侯爷,陛下等了许久了,跟咱家来吧?”</p>
朱威下巴一抬问道:“怎么回事?”</p>
陈百一脸晦气的模样:“别说了,这憨货叫什么金善,是朝鲜的左住国,还是那边的礼部尚书,过来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