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鉴宝第346章 鉴赏大家
</p>
“况且晚辈虽不是有钱人但二十万还是掏的出来的,这样吧,我还是原价买此画好了。”沈愈目视郑从云,目光坦然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p>
郑从云好似早就想到沈愈会如此说,只见他抚须一笑,“小沈你不差这二十万,难道老夫就差了?并且说出去的话就犹如泼出去的水,哪里还有收回来的道理?</p>
“这样吧,不如小沈你花费点时间给我店里的伙计们讲一讲古画的鉴定知识,虽然出售古董需要伶牙俐齿,但没有点基本的古董鉴定知识也是不行的。”</p>
沈愈还想谦让,身后的裴玉安却是低声提醒,“姐夫,让我说这买卖可以做啊,说几句话就能赚二十万,你不缺钱,借给小弟也行啊,小弟我现在穷的就差去典当行当裤子了。”</p>
沈愈稍稍想了想也没有再推辞,而是轻轻点了点头。</p>
很快,沈愈身边就围了二十几个万宝楼的店员,有些甚至是二楼三楼跑下来的。</p>
沈愈也不藏着掖着,他与郑从远各坐在一个太师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缓缓开口道:“书画作伪自古有之,太久远的已是无据可考,比较早的就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p>
王羲之的法书墨宝在王羲之还活着的时候就是天价了!</p>
王羲之每写一篇字,文人圈子里马上就有人仿写。</p>
多少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想求王羲之一幅字都不可得,所以只能去别人手里买。</p>
买都没地买去,因为供不应求。</p>
有人看到后,这买卖可以做啊!</p>
于是仿品与赝品就出现了。</p>
字画装裱有:洗、揭、补、全!</p>
字画作伪就多了,有:摹、临、仿、造、添、加、改、拆、解、换等十数种作伪方法。</p>
不过有一点,作伪就是作伪,赝品就是赝品,无论作伪的手法多么的高超,赝品多么的真假难辨,但赝品毕竟跟真迹是不一样的。</p>
并且作伪手法说厉害很厉害,说寻常也寻常。</p>
时间不多,我就说几个大家以后可能会碰到的。</p>
众所周知,古画收藏要的就是一个名气。</p>
名人画的画,卖价就高,无名之辈画的再好也没用。</p>
所以作伪者盖在画上,然后再模仿古人笔迹写上题款等等</p>
不过这是硬作伪,属于下下等的作伪方法。</p>
因为硬添题款势必会影响字画本来的画风,会让字画显得不伦不类。</p>
这类的字画也有一个名字叫作“一眼假”,老藏家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晓此乃赝品。</p>
就算不是老藏家,只要与真迹上的印章笔迹一对比也能分辨出赝品,所以这种作伪的方法更多的是忽悠一下刚入行的新人。</p>
第二就是“加”字诀。</p>
有人会问,添不就是加吗?</p>
其实不然,加与添是不一样的,加属于加强版的“添”,也就是20版本的。</p>
有的古画上一个款识都没有,而有的古画上面的款识却是很多。</p>
比如唐寅花了一幅画,然后沈周,文徵明,祝枝山他们都在上面题诗落印。</p>
这些多出来的款识对于画的价值会增加一些。</p>
但在古人眼中,这些名人题款远不如来个乾坤大挪移赚的多。</p>
于是作伪者就会把那些画工极好的佚名画,或者本身有题款但作者属于无名之辈的字画剜去本身款识再添入名家题款重新装裱。</p>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一幅画的身价就不是翻倍了,而是翻千倍甚至万倍!</p>
并且此种作伪手法因为是把字画重新装裱时添入的款识,而这些款识又都是真的,所以极难分辨。”</p>
砰!</p>
一番话说完,沈愈正准备喝口热茶润润嗓子,可就在这时,只听到砰的一声,万宝楼通往后院的两扇红漆枣木门竟然被人生生给撞开了。</p>
“咦?”</p>
看到来人,沈愈竟然失声喊了出来!</p>
喜欢古玩之金瞳鉴宝请大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