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鉴宝第457章 争相出价
刚才劝说沈愈不要继续擦石的老者,手指发颤的指着这块已经变成半赌料子的原石颤声道:“这???哎呀,这么大块无棉无裂质地清透的高冰种正阳绿实在是很久没有看到了,今天开眼了!真的开眼了”</p>
“这等高冰种距离玻璃种只是一线之差,况且这料子的品相太好了,一丝棉裂都没有,宝物啊!”</p>
“这后生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p>
“是啊,好运气啊!”</p>
现场对沈愈是一片夸赞,不过大部分人都是夸沈愈的运气好。</p>
当然,也有人反驳。</p>
“运气好?这种没有任何表现的普通料子一般人买来百分百从中间一刀两半,能擦石的不说万中无一,但一千个人也不会有一个选择擦石,所以人家绝对不是什么运气,这是实实在在的实力!”</p>
说话的是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人。</p>
此人五官疏朗,气度从容,一副成功商人模样。</p>
这人话一出口,马上有人认同,“张老板说的没错,这块毛料,一千个人买到手也不会有一人选择擦石,但人家就是擦石了,而且皮壳只有这么薄薄的一层,这不是实力是什么?其实这块石头在这里都摆了几个月了,根本没人买,我就看过两次,一丝购买的念头也没有!”</p>
“小伙子,这块石头若你不打算继续擦石的话,我愿意用八百万的高价将它买下来。”</p>
那位张老板给了沈愈一个高价。</p>
这个价格对一块半赌料子来说,委实是一个高价。</p>
但这只是建立在沈愈不知道毛料内部结构的情况下。</p>
现在沈愈已经知道这块料子内部全是翡翠,自是不可能出手。</p>
见沈愈没有马上回话,张老板一咬牙,“八百五十万!”</p>
沈愈温和笑笑,“张先生,不是钱的问题,这块料子我确实不想卖,在下只想将这块料子完整的解出来。”</p>
“于哥,你受累将表壳全部擦掉吧!”</p>
于茂林其实想劝说沈愈将这块料子出手,因为再往下擦石,他也不保准了。</p>
但于茂林对沈愈有种莫名的信任。</p>
听到沈愈说全部擦掉,竟然没有劝说。</p>
</p>
“铁头你去找个马扎来,我今天非得给小沈解出一块完美的翡翠明料。”</p>
在这么多人的围观下,于茂林决定今天好好显摆下擦石的手艺。</p>
“一块烂石头八百五十万都不卖,把翡翠炒到如此高价,在场的诸位都有责任!”</p>
价值上千万的翡翠出现在自己眼前,却又不是自己的,围观人群里某些嫉妒心强的已经开始吐槽。</p>
有人吐槽自然有人反驳。</p>
“哼,什么叫炒?在千年前的古代,翡翠就很珍贵的!”</p>
“千年前?千年前有个屁的翡翠?翡翠是清代才有的!”</p>
沈愈笑笑:“翡翠之名由来已久,北宋文豪欧阳修在其所着《归田录》卷二中这样写道: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p>
“意思就是欧阳修家有一个玉器,样式古朴且精巧,是好友梅圣俞送给他的,欧阳修起初以为是碧玉,在颍州做官时常常给幕僚欣赏。</p>
“有一次宾客中有一位真宗朝的太监邓保吉见多识广,说这东西是个宝贝,不是什么碧玉而叫翡翠,至于他为什么认识,因为在大内宝库中有翡翠盏一只。</p>
“由此可见,翡翠在北宋时,已被视为珍宝。”</p>
“哼,你切出高种水的翡翠自然会说翡翠好,一块破石头,哪里值上千万。”</p>
喜欢古玩之金瞳鉴宝请大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