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汉文化迷的乾隆(1/1)

作者:小暮要减肥

曝光各朝六维图,老朱气麻了!第149章 汉文化迷的乾隆

【公元1723年,雍正将时年才十二岁的弘历名字写入了传位诏书之中,并将其藏在了大殿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 【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开始加强对弘历的教育,请了朝堂上许多文臣来教弘历学习文化和各种儒家经典!】 【当时还让不少宗室大臣,教授弘历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 【在雍正皇帝的精心培养之下,短短几年时间,年幼的弘历便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了!】 【公元1726年,弘历奉旨迎娶了察哈尔总管李宝荣保之女富察氏为妻!】 【公元1727年,弘历的三哥弘时放纵不谨,给雍正皇帝削除了他的宗籍,不久后就郁郁而终了!】 【而至此弘历已没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能够与其竞争皇位了!】 【公元1730年,弘历的!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嬴政他的目光是聚焦在一旁的公子扶苏身上的! 对于嬴政来说,他内心的继承人一直以来都只有扶苏一个人而已! 虽然正他对扶苏身上的儒家气息有所不满,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废除扶苏的继承人身份! 要不然赢政也不会准备让扶苏娶李斯家的女人,更不会把他叫到自己身旁来教育! 另外嬴政还打算派扶苏去军队里好好锻炼一下,希望能够洗去对方身上儒家的那个味道! 在这种条件的培养之下。 嬴政他想不到别的子嗣,还有什么机会能跟扶苏争的! ………… 大唐 “不公开太子人选,而是将太子名字藏于一处,等死后拿出!” “这办法似乎是不错啊,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为了争太子之位的风险,也可以打破嫡长观念的约束!” “若朕当时有这种东西的话,那还会酿成玄武门之变吗?” 在看到天幕上出现的秘密立储制度时,李世民他眼中闪过了一道亮光! 立储一事,在李世民看来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因为李世民他经历过立储的风波,他的后代也经历过立储的风波! 若没有立储这个麻烦的话,李世民认为大唐的麻烦事情是少很多! 可他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而如今天幕上的内容出现,让李世民内心有了新的一个想法! 或许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可以使用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 这样最起码可以避免一部分的难题。 除非他的子孙能够狠下心,来解决掉所有的后裔! 要是真发生这种事情了,那这也不是立不立储的问题了,而是直接造反了! ………… 清朝 “富察………!” “你怎么就舍得离朕远去,就留朕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在这世上?” “你这未免也太残忍了!你可知朕无时无刻都在想你吗?” 看到自己的初恋,自己的白月光,富察皇后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 乾隆下意识的就陷入到了回忆之中,脸上满满的感慨和悲痛! 眼中甚至还有点点泪滴闪过,将内心情绪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乾隆来说,这富察皇后完全就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 是他的第一个女人,也是乾隆内心最重要的女人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一样! 当初在得知富察皇后去世的时候,乾隆他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和悲痛欲绝! 哪怕经过了很多年时间,乾隆他都无法忘记对方! 一听到对方的名字,乾隆的内心就会溅起涟漪和感触! 也正是因为内心对白月光富察皇后的感情。 乾隆他才会爱屋及乌,将那份属于富察皇后的情,给到她的家族富察氏! 好在他们也没有让乾隆失望。 在这些年里也立下了许多大功劳,是乾隆内心最为信任的几人之一! 一旁的文武百官在看到天幕上的内容,还有乾隆这陷入沉思的样子后。 一个个都十分有默契的选择了闭口不言,没有人敢出声打扰乾隆! 这个时候他们要是出声打扰了,那估计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 “富察皇后”在乾隆内心的含金量,他们还是清楚的! ………………………………………………………………… 【对于初登大宝之殿的乾隆皇帝来说,他无异于是一个很幸运的皇帝,因为他继承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政治遗产!】 【经过他的祖父康熙以及父亲雍正两代人的励精图治,国家已经被整治的井井有条了,社会安定的同时,人口和财富也迅速增加!】 【公元1735年,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后勤勉治国,对军机处制度进行了完善,并且对官员体系进行了整顿!】 【身为异族的乾隆却精通儒家,用儒家理念作为指导,用宽容缓和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施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 ………… 秦国 “胡服骑射?这不就是当初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吗?” “有所不同的点则是原本是汉人学习异族之人,然而如今是那异族之人学习汉人!” “那异族之人将华夏大地的东西全部都学了过去,还学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 “这异族之人跟那些匈奴人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 赢政在看到天幕上的内容时,脑海中就蹦出来了胡服骑射这个词! 在数百年前,那赵武灵王为什么能使赵国强盛起来?就是因为对方学了胡人强势和精髓之处! 数千年之后,整个事情就反过来了! 反而是那异族之人把华夏东西全部都学了过去,用汉人的办法来统治汉人! 在看到这一点后,嬴政的眼中就闪过了一丝不安的情绪! ………… 大汉 “这异族之人精通我儒家想说?” “这是何等的耻辱啊!孔圣人的儒家学说到头来居然落入到了异族之人的手中!” “此那儒家之耻,此乃是儒生之耻啊!” 一心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的董仲舒。 在看到天幕之上的内容后,整个人直接就陷入了迟疑和反思之中! 原本在董仲舒看来,儒家学说应该是造福天下百姓,造福华夏大地的! 这弹幕内容似乎在跟董仲舒说。 造福是造福了,可造福的不是汉人,而是异族之人! 若儒家学说有朝一日成为了异族之人的帮凶,那董仲舒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的! 他宁愿儒家就此埋没,也不愿意看到儒家成为异族之人帮凶的那一幕! ………… 三国 刘备和诸葛亮二人看到天幕上的内容后,眼神中不约而同的就出现了浓浓的担忧和一丝害怕。 “大哥,俺怎么看这乾隆皇帝那么像汉人皇帝啊!” “咱们汉人的皇帝不也是这样培养的吗?跟这天幕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若不是我提前知道了这乾隆是异族之人,我差点就要以为这也是汉人了!” 张飞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就感觉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这天幕上的乾隆的所作所为,跟他印象中的那些异族之人完全不同! 原本在张飞看来,这些异族之人都是一些未经教化的野蛮人罢了! 让他们放羊牧马是一把好手,但论其他的就完全不行了! 可天幕上乾隆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乎了张飞的意料! 而张飞他感到奇怪的事情,正是刘备和诸葛亮二人内心所顾虑的事情! 不怕异族之人有多么的能打,就怕你异族之人学华夏文化! ………… 明朝 “这清朝跟元朝的治世之法截然不同啊!” “那元人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实施暴政,不听话就打,不听话就杀。 满脑子里就没有一点要治国的想法!” “在这种昏庸无能的皇帝手中,这元朝不被百姓推翻就怪了! “可这清朝皇帝就跟元朝皇帝完全不一样,他们推行儒家学说,这是想用汉人的东西来治理汉人啊!” 面对天幕上的内容,朱元璋的眼中出现了浓厚的担忧和顾虑! 他的担忧之处,是在看到清朝皇帝竟然在用汉人的治国方法时! 朱元璋他的内心也明白。 要治理国家要让百姓臣服的话,这推行儒家之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那元朝皇帝的治国之法,跟天幕上清朝的治世之法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元朝是在“地底下”,而清朝则是在“天上”! 也正是因为这些内容,才让朱元璋意识到想要推翻这个清朝的难度有多大! 若非乱世,华夏百姓则无推翻这个清朝的机会! ………… 清朝 “若是论汉人文化的话,不要说我大清都满人了,就算是那些汉人也没有几个能够比得过镇的!” “朕之所以有自信成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这能将汉家文化融会贯通!” “汉人文化是不错,可这些汉人就过于务虚和无用了,他们配不上这样的汉文化!” 对于天幕上的内容。 乾隆在看到之后,脸上直接就洋溢起了颇为得意的表情! 天幕上出现的内容,算得上是乾隆颇为自豪的事情了! 论对汉人文化的精通,乾隆自信天底下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过自己! 而且乾隆他也是很喜欢汉家文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写了那么多首诗! 但在内心得意的同时,乾隆的眼睛中还是出现了一抹不屑! 乾隆他虽然喜欢汉家文化,但这不代表乾隆他喜欢汉人! 在乾隆看来汉人都是一些务虚无能之辈,靠这些人是成不了大器的! 那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还不是因为这些汉人内斗而成的! 光因为这个原因,乾隆他也不可能会喜欢这些汉人! 若王朝想要兴盛,到头来还得是靠他们满人! 所以尽管乾隆他学习了许多汉人文化,但他并不允许满人学习汉人文化。 希望满人能够保持属于满人的东西,不要沾染这些汉人习俗! 汉人文化是好东西?那也只能自己一个人学! ………………………………………………………………… 【公元1739年,乾隆与准噶尔签订停战协议,双方以阿尔泰山为界,以东归清朝统治,西归准噶尔汗国统治!】 【746年大金川土司头目发动反清起义,乾隆命人率军进行讨伐,谁知战果不佳,于是在几年时间里屡次换主帅,还处决了指挥不力的一名主帅!】 【最终在岳钟琪,傅尔丹等人的协助之下,这才勉强取得了胜利!】 【1751年,已经40岁的乾隆效仿皇祖父康熙,抱着体恤民情,调查官员的目的开始了第一次南巡!】 【谁料这一次南巡的开启,就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直接让乾隆上瘾了!】 【连续六次南巡消耗了国库大量白银,还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骚扰,让不少百姓民不聊生!】 ………………………………………………………………… ps:清朝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有一点确实是nb! 那就是清朝已经把封建皇权强化到了一个巅峰,各种在历朝历代发生过的问题,清朝都给完全弥补掉了! 像什么争储,造反之类的东西,那是完全避免了,完全没机会的! 若没有外国入侵的话,这还真的能够一直闭关锁国下去,老百姓也根本没有机会能够打破! 光从这秘密立储的制度上,就可以看出些许的端倪了! ps:清朝皇帝还有一点很恐怖的,那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 乾隆这是真的汉人通,汉人会的,他都会,汉人不会的,他也会! 这种人往往才是最恐怖的,最难对付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