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3,这个奶爸背景有点深第244章 收购成功
华君安带着大动脉基金公司董事会的授权去伦敦谈判,这次的竞争对手只有荷国国际集团一家资本。 在巴林银行的股票跌为0元的基础上,华君安以002英镑的价格收购巴林银行,总收购金额为六千多万英镑,加上巴林银行四亿多英镑的债务,以及各种交易成本,此次大动脉基金公司收购巴林银行预计需要支付五亿到六亿英镑。 华君安把成功收购巴林银行的消息传回大动脉基金公司时,董事会成员们相互击掌,这次收购不止是简单收购了一家国际型大银行,而是进一步把大动脉基金公司的影响力向国际市场“变现”。 巴林银行虽然不是普通的储蓄银行,但他有向社会融资的功能。简单来说,大动脉基金公司收购巴林银行后,只要大动脉基金公司缺资金,可以向社会发行证券(股票),以此募集所需要的资金。 如果下次大动脉基金公司有大行动需要更多的资金,那么向市场发行证券(股票)是最好的选择,不需要像上次狙击墨国比索行动时,需要与其他财团合资组成临时指挥部。 有了向市场融资的业务许可后,让大动脉基金公司的融资从被动变为主动。 向社会融资只是巴林银行的其中一项业务,另外巴林银行还有证券经纪人业务,这个业务对于大动脉基金公司的交易部门来说是最为利好的消息。 巴林银行有全球几乎所有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大动脉基金公司有了各大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后,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每次交易都要通过其他经纪公司,中间还可以省出巨额的手续费。 大卫威廉姆斯对巴林银行证券经纪人的业务极为感兴趣,有了交易席位后,他的交易将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巴林银行还有资产管理业务,代管个人资产,这个业务是巴林银行的金牌业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日不落帝国的贵族,包括王室。 秦长荣感觉巴林银行的资产代管业务对公司来说有些鸡肋,有过放弃的想法,但作为日不落帝国公民的大卫威廉姆斯和凯特琳极力劝阻,说巴林银行创始人家族的爵位就是靠着这个业务得来的。 秦长荣对此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既然要保留,那保留也无所谓,只不过秦长荣打算把这个业务和大动脉基金公司的投资部合并,并入巴林银行,让华君安负责投资管理。 经过董事会成员一步一步地讨论、演练,发现公司收购巴林银行后,公司原有的部门结构已经不适合公司发展了,急需重新调整。 经过再三讨论,董事会一致决定,大动脉基金公司升级为大动脉集团,原有的相关部门成立为独立公司。 原大动脉基金公司的交易部门与巴林银行的证券经纪人业务合并,继承大动脉基金公司这个名字经营。 调研部与原大动脉基金公司的金融报社业务以及伦敦的爱高金融研究所合并,升级为大动脉金融时报公司。 风控部门维持不变,继续负责公司集团的金融交易风险。 集团财务部门也不变,依旧由副总经理刘志恒负责,但独立后的公司财务要分开。 确定公司升级为集团后,两层的办公楼也不够用了,虽然还是同个集团,但公司之间要独立办公。 作为集团副总经理的刘志恒,集团改革这些具体细节需要他一手一脚落实,看着眼前的好大哥,长叹一声,问道:“你是不是快要回去了?” 秦长荣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后,说道:“快了吧,就这几天。” 刘志恒这几天没睡过好觉,黑眼圈都有了,说道:“这么多事,我还能不能回去参加你婚礼了?” 秦长荣笑道:“小伙子整天唉声叹气的,不像样,你看敏宜就不同,精神抖擞,像七八点钟的太阳。” 龙敏宜笑呵呵回道:“长荣哥,集团这么变,我是去金融时报上班还是留在总部上班?” 秦长荣还没回答,刘志恒赶紧说道:“当然在总部上班了,我给你升官,你现在就兼任金融时报的副总经理,职责就是监督。” 龙敏宜闻言,惊喜地看向刘志恒,又看向秦长荣。 秦长荣笑道:“刘副总是人事部长,他说了算。” 龙敏宜顿时欣喜万分。 刘志恒往椅子后一靠,说道:“华行说下个星期会有三十个人来,安排什么职位好?” 秦长荣说道:“全部从基层做起,我们跟他们谈的条件就是要白纸,白纸自然要一笔一捺开始写了。” 刘志恒说道:“这三十人不够呀,能不能要多一点人?巴林银行那边要人,大卫要人,凯特琳也要人,就连崔俊豪也要人,财务这边也要人,大家都要人,我上哪找这么多人,我跟他们说,除了要招募特定技术人才外,普通员工全部由他们自己招聘。” 秦长荣点点头,说道:“公司成立后,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职能部门,除了监督权,其他的该放权就放给他们,集团跟公司不一样,管理也不一样了。” 秦长荣又想了想,说道:“巴林银行那边除了清理主要管理人员外,其他基层岗位不宜大规模换人,你让华君安注意一下。” 刘志恒说道:“华君安也是这么说的,他还邀请崔俊豪去伦敦指导监管工作。” 想到巴林银行突然破产最大的原因是监管不当,秦长荣嗯了一声,说道:“俊豪肯定要去伦敦重新建立一套监管系统的。” 刘志恒想到集团大楼的事,问道:“公司总部选哪里比较好?是买还是租?” “先租后买吧,买地自己建大楼,牛雷霆不是有很多商业大厦吗,找他租。”秦长荣说道。 公司也不是没钱买楼,只是这次的巴林银行破产事件让秦长荣明白了现金流的重要性,无论多么大的企业,无论管理的资产规模有多大,如果现金流不充足,一个失误,可能就会发生不可挽救的结果。普通行业的公司如此,金融公司更是如此,金融公司的经营方式是高风险高收入的商业行为,面对的风险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特别是外部的不可抗力因素,破产是随时的。 秦长荣还记得再过两年,也就是97后半年,港岛的楼市会崩盘。 港岛现在的房价正处在高涨期,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谣言推高房价,说什么97过后,中枢会强制一定级别的官员在港岛购置楼房。这么荒诞的谣言,偏偏港岛的民众就相信了,无论有钱没钱的民众,统统想着如何才能从银行贷款买房,导致房价越炒越高。 可是97过后,内地的官方机构并没有在港岛买楼,反而限制内地官员进入港岛购买资产。 到金融危机爆发时,内地机构更没有出手救港岛的楼市,许多港岛民众断供,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