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3,我在首都收房租第270章 大慈善家李修平
同时,她也为自己父亲和姐姐的愚蠢感到惋惜。 等庆庆将来长大了,手里随便露一点就比你们现在拿到的多,为什么要跟王家搞的关系这么僵呢? “我给我爹打了个电话,把我爹说了一顿。” “没必要,也是我疏忽了,当初从王利那里把钱要回来的时候,应该主动分给你姐姐一份。” “姐夫,我和文杰都觉得……” “不用说了,事情都过去了。”,王鸣岐说完,进了房间。 迷迷糊糊中,王鸣岐听到小马哥在喊他。 “小马哥,怎么了?” “李老板过来了。” “谁?” “刚才胡同口碰到的李修平李老板。” “哦,请进来吧。” 李修平带着一个高个子美女走了进来。 “王老板,实在是抱歉,刚才不知道是您。” “哈哈,李老板太客气了,快请进。” 王鸣岐看了看,好像郝文静没在家,家里只剩了他和小马哥。 可小马哥就不是当秘书的料,也没有服务意识。 王鸣岐无奈,只能自己去泡了壶茶。 李修平一下就看上了王鸣岐的紫砂壶。 “王老板,您这壶是别人送的?” “是啊,一个长辈。” 李修平倒吸了一口凉气,“您和陆家有关系?” 王鸣岐好奇的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这方壶被陆家的大公子搞走了,他送给你了?” 王鸣岐说道:“陆无奇?不是他送给我的。” “哦,那就是陆家其他人,王老板不简单啊。” 王鸣岐干笑了几声,“李老板也喜欢古董?” “当然,我现在每天闲的蛋疼,就喜欢捐点钱,倒腾点古董。” 王鸣岐哈哈笑了起来。 郝文静和杨晓翠抱着王庆回来。 李修平的秘书激动了,“老板,老板,佟先生的学生,佟先生的学生。” 李修平使劲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了一下。 “我草,这是王庆,佟轩的徒弟。” 王鸣岐笑道:“庆庆,去师父那了吗?” 杨晓翠说道:“还没有呢,给庆庆换身衣服再送到佟大爷那边去。” 李修平浑身上下摸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东西。 看到秘书手上的手镯,直接扒了下来。 “王老板,不知道王庆小朋友是您儿子,没带见面礼,这是条宫里传出来的手镯,送给王公子当见面礼,千万不要客气。” 王鸣岐笑道:“李老板太客气了。” “不客气不客气,有点送不出手,王公子可是我们收藏界的名人啊,小小年纪就能认出哪些是老物件。” 王庆看着李修平手里的翡翠手镯,又看了看王鸣岐。 王鸣岐笑道:“李大爷给你的,收着吧。” 王庆这才接了过来,看了两眼,王庆就失去了兴趣。 “晓翠姐姐,给你,给你。” 杨晓翠一下红了脸,“我不要,你自己收着吧。” 王庆可能觉得翡翠手镯不够好,说道:“那我去拿个好的。” 王庆迈着小短腿跑进了房间。 李修平尴尬的说道:“让王公子笑话了,下次再给他补上。” 王鸣岐笑道:“小孩子玩闹,李老板见笑了。” 王鸣岐指了指茶叶,请李修平喝茶。 “李老板主要做的什么生意啊?” “啥生意都沾一点,啥都做不大,一直在吃老本,不像王老板,手里所有的生意都赚钱。” “哈哈,我也有不少赔钱的,你们不知道而已。” “王老板说笑了,你们公司可是日进斗金啊,王老板,我有个不情之请,还希望您能伸出援助之手啊。” “哦?李老板请说。” “最近我去了咱们西南地区,有一个小姑娘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做手术需要三十多多万,并且需要去日本做,可我这几年我一圈慈善做下来,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说实话,王鸣岐很佩服李修平。 至于李修平如何发家,王鸣岐不做置评,到底是继承了外国人的财产,还是靠着倒卖文物发家,王鸣岐不打算问。 但是,李修平从1991年回国后,确实在做慈善。 后来李修平得了老年痴呆,有人专门给他统计过,他平均每天捐出去七万块钱,以至于李修平晚年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富裕。 当然,李修平眼中的富裕和普通人的理解是两回事,因为李修平即便再穷,他晚年每年还能拿到八百万港币的生活费。 王鸣岐想都没想,说道:“三十万我出了。” “那倒不用,我主要是想建立一套慈善的长效机制,如果王老板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搞,这样我的压力也小很多。” 王鸣岐哈哈笑了起来,“李老板,您这么做可不地道哈,自己有了麻烦,拿我垫背?” 李修平轻轻拍了自己的嘴巴一下,“瞧我这张嘴,不会讲话。” 王鸣岐思考了一下说道:“李老板,我建议你成立一个慈善组织,我个人捐助五百万,不过我要随时查看账目。” “五百万?王老板,大手笔啊。”,李修平想了想说道:“您给我的压力更大了,五百万,不是小数目。” 李修平有点犹豫。 他之所以拉上王鸣岐,归根结底,还是想让王鸣岐帮他分担一部分压力。 资金的压力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关键是人情的压力。 李修平家门口每天都有人在等着,希望李修平捐款。 这才是李修平主要的压力。 只要拒绝一家,别人就会认为你见死不救。 所以,李修平最近在找一些燕京的富豪,希望大家一起做慈善,把舆论的压力分摊到每个人身上。 但是,李修平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答应捐款的人不多。 没想到,今天碰到了个和他一样大方的主,一出手就是五百万。 “成立基金会,你身上的压力会小很多,不符合救助对象的,用基金会的名义拒绝,比你个人拒绝要好很多。” “有人跟我说过这个观点,有了基金会,就能制定规章制度,很多浑水摸鱼的人就望而却步了,但是我没有管理基金会的能力。” “那就请人,只要你本人把好大方向就可以了,我可已承诺,每年捐五百万。” “当真?” “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