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女史第39章 三人看书
时间紧,尉窈不废话:“从你们告诉我元珩公子看到了联考题目,我就在琢磨,如果真的‘全都考’,怎么个全都考法才能最大程度的难住我们?怎么才能让我们提前知晓考法,一样轻松过不了关?武斗过后,真让我琢磨到了一种考法,没想到和崔致师兄想到一起去了。” 尉茂随即听明白:“你是说……崔致快速念题,让你们迅速接下一句诗的考法,很可能在本月联考时重来一次?” “是。” “咯——”尉景惊到打嗝,“那不完了嘛!咯,崔致出题的时候,咯,我试着做题,咯,一道都来、咯,来不及想出来。” 尉窈:“我的想法是,既然没有别的蒙题方向,不如当本月就考这个,反复苦练背诵,总归没有坏处的。” 尉景痛苦叫唤:“反复背诵?!再好读的诗反复背都会变得枯燥,啊——就没什么捷径吗?” 尉窈摇摇头,读书可以成为很多事的捷径,但读书本身没有捷径。只是这种话讲给自己听就好了。 尉茂却能抓住尉窈话里的重点,他问:“苦练也得讲究方法,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尉窈的法子是她自己从一次次“全都考”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将写有古诗的旧竹简剪开,每一句剪成一截,把它们混到一起后随身携带,只要有空闲就抽取一截,以上面的诗句为题背出下一句。“或者上一句。” 前世的“全都考”既有接下句诗的考法,还有接上句的,但是接下句的考法从最开始就是“两截句并念”为一考题,难度远高于今天的这组题,不然尉窈在别人眼里怎会答得如此轻松,就是因为她早磨练出来了。 除了上两种,还有同首诗里出二个截句,其中一句接上句,一句接下句的,后来又生演变,不同的两首诗里,一句写该诗的诗序,一句接上句或下句且写出二句的注释…… 总之此考法确实是“全都考”,越发展越五花八门,有时候考完了能把学童急出眼疮、嘴疮来。 当然,后续种种考法,尉窈不能提,否则景同门肯定厌学跑回家。 盈居书坊每个月均有要销毁的书籍,要么是发霉虫蛀的,要么是内容有错误的。三人赶紧行动,从发霉的两箱诗简里挑出《国风》篇学过的,由尉茂、尉景负责用大剪剪出截句,尉窈负责把考到几率小的特殊叠句剔除。 什么样的叠句属特殊叠句?一种是“肃肃兔罝”、“蔽芾甘棠”类型的,它们所在的古诗简短,每章还都重复一模一样的句子。再有一种是“不谅人只”类型的,在诗里两次重叠,,可恨自己没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从头到尾读两遍后,她不舍的卷好,系绳,搁回原处,再拿旁边的。 此书很长,是《逸周书》第一卷里的内容。尉窈才开始读,就听景同门“哇”声惊喜,催她跟尉茂过去看他手里拿的简策。“你们看,是岛夷一个叫王琰写的《冥祥记》里的志怪故事,哎?怎么就这么点儿,下面的呢?你俩看这个,我找找续,一定也在这个木箱里。” 近代名士写的志怪故事大多采用容易懂的白话文字,尉窈看完的速度比尉茂快很多。什么狗屁志怪故事!这一定不是《冥祥记》中的一篇!也绝对不是太原名士王琰写的,倒一定是哪个愤恨大魏的萧齐学子所写。 尉窈装着没看明白的样子道:“是没写完,我……”她示意回去看自己那边的书。 尉茂在她粉染榴红的脸庞上片刻狐疑,重看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