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元愉大闹皇宗学(1/1)

作者:悟空嚼糖

大魏女史第255章 元愉大闹皇宗学

诸弟里,元恪唯独不满京兆王元愉!而且不满日甚一日! 好比现在,无宣诏就进宫,且元恪记得之前严令过对方不许去皇宗学,但元愉身为诸弟之长,从不知身正而行,给诸弟做好榜样。 “让……”元恪语顿,思量着让谁过去才能管住元愉。 这时他再次惦念起赵修,宫殿里如此多的宦侍,可是没人敢和赵修一样狗仗帝威,在所有宗王、重臣跟前都趾高气扬。 “孙惠蔚,王仲兴,你二人去皇宗学。任何人不得扰乱学师尉窈的考核。” 才学优赡又刻苦求进的鲜卑学子可遇不可求,魏自世祖时期起,中书、秘书的文官大多为汉世族文人,偶有例外也是依仗家世,不敢以真才实学与汉文人比。倘若十岁的尉窈能答过孙惠蔚出的题,足可以打破鲜卑人文才弱的讹言。 皇宗学。 元愉背着双手在各廨舍和学舍前巡视,他不是闲逛来的,前天在阊阖门外与广陵王斗完气,他回府越想越憋闷,一整宿都没睡着,挺好,憋出个主意。 陛下说没有合适的差事给他,狗屁!偌大的皇宫,怎么可能没差事?元愉猜测,要么是元恪嫉妒父皇生前对他好,要么是广陵王、卢渊这样的恶人乱告状!更或者,元恪猜忌他这个长弟,才把他召回京,想尽办法打压他。 哼,他可不是好欺的!绝不会坐以待毙!不给他差事,那他自己谋! 他谋划的,便是掌管皇宗学。 元愉想,如果他向陛下提出保证一年内,不,半年内教好皇室官学的小崽子们,陛下还能找什么理由拒绝? 至于半年后的事,到时再说。 “见过京兆王。”崔光带着廨舍里所有学官出来行礼,元恌等学童跟着行礼在后方。 元愉装文雅都装不像,“嗯”一声,朝学舍扬一扬下巴。 崔光解释:“里面正在试经考试,先帝时期就有诏令,凡考试均不得中断。王随我去廨舍稍坐?” 元愉不悦,想进学舍。 崔光拦在前,更深揖礼:“愉王。” 七殿下元恌大着胆子晃动三兄的衣袖,被元愉打手背甩开。 元愉直视屋里面的尉窈,好奇询问:“怎么单独一女郎在考试?” 崔光回道:“常诵讲师每多教授课业,都得先来考核,通过才可。” “常诵讲师?教什么的?” “教宫学生。” 元愉不由嗤笑:“什么宫学生,不就是奚官女奴!我记得教宫奴的讲师是长秋寺选人。” “王说的是女师。常诵讲师和女师不一样,常诵讲师是去年起,从州、郡儒生里征召的,依的诏令是新学令,不属于内事女官。” 可惜崔光有耐心解释,元愉没耐心听,他绕过对方仍要进学舍,倒不是有非进不可的目的,而是习惯了别人越不想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干! 别看元愉才十二,搡开瘦弱的崔光非常轻松。 幸亏学官们有预备,伸臂接住歪倒的崔侍中。 元恌呼喊:“兄长不可!” 然而元愉已经迈进了门槛。 尉窈提心吊胆,董徵适时道一句:“你安心考。” 她立即恢复沉稳和书写,既然主考学官发话,那她豁出去了,只要闯门进来的贵人不夺试卷,她就照常答题。 二学官、二女官起身揖礼,均不言。 董徵、孔璠维持揖礼姿态,就这么抵在京兆王前头,双双以文人傲骨做最后的墙垒。 洪书女则脚下微挪,挡在书案前头、尉窈执笔手臂的旁边。 何谓“考”?《尔雅》曰“考”为“成”也! 礼义以为器,器利则事成。 又何谓“试”?《虞书》曰,明试以功! 意思是明确地用办事来试用评定官绩。 二字合起来,便是礼义之行,是官员行事的规矩!但凡身躯在,他们这些文官就绝不允许有破坏考试规矩的行径,出现在官学第一所在的皇宗学! “让开——让开!”元愉只觉火气从心口“轰”声炸开,真是反天了,离开徐州境后,鼠鼠狗狗都敢欺他!行,都往恶里揣测他,以为他想扰乱考试是吧,那他就扰乱了,这皇宗学的差事,他放弃了,不谋了! “愉王不可!” “护好试卷!” “三兄——” 元愉边骂边打学官、抢试卷,乱糟糟中,王仲兴与孙惠蔚及时赶到。 王仲兴曾是先帝的贴身侍卫,身板、猛力在羽林军里居第一。他扳住元愉的肩膀,粗隆隆的声音似裹着雷音从喉咙里发出:“陛下有令,请愉王随我二人去斋宫。” 元愉气急败坏,面容扭曲视向周围,刚才是谁趁乱拽散他发髻?又是谁掐他大腿最疼的地方?又又是谁踩他脚后跟,肯定把他脚皮踩破了,此刻火燎一样的疼! 孙惠蔚重复圣令:“陛下急召愉王,请王随我二人速去。” 元愉只能放下狠话:“你们等着。还有你!”后句威胁的是尉窈。 尉窈起身,把答完的第四卷题放到孔考官的书案上,红着眼眶、憋着眼泪,默默向所有文官、向才来的斋宫侍官、向所有帮着抢救试卷的皇宗学学童揖礼,唯独略过元愉。 她回到位置,连续抽噎两下,展开第五卷题,不见思索,直接答。 除了京兆王,所有人心里都冒出同情:差点忘记尉讲师才十岁,娇气点怎么了?可怜见的。 “哎?她还哭上了?”元愉被王仲兴拉拽走,由骂咧转为解释,“我可没打她啊,试卷我也没撕成,考不过别赖我。” 第五卷试题打破从易到难的顺序,考的是《颂》部分的历史典制。 尉窈没有更换,越是难题,才能考验她学业有成。 第一小题……阐述诗《清庙》序释“庙之言貌也、立宫室象貌为之耳”。 尉窈在心里快速整理思绪,无点题:“《礼记》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郑玄注曰,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这是阐述为何建“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