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楚国历代君主3(1/1)

作者:风波静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第402章 楚国历代君主3

楚执疵的父亲楚熊渠死时,执疵的大哥熊毋康此时已经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其二哥熊挚红继承了楚君之位。但楚执疵对此十分不满。心怀不满的楚执疵发动政变,将坐上王位还不到一年的哥哥楚熊挚杀死后,自立为君,改名楚熊延。 公元前847年,楚熊延死,其儿子楚熊勇继承楚君之位。西周时,楚国及整个南方没有为周朝所征服。相反,楚国的势力却一直在发展壮大。熊渠时,周室微弱,诸侯或不朝,或相伐。熊渠在楚政通人和,逐渐强大。他兴兵伐庸(古国名,位于今湖北竹山一带)和杨粤(散布在古扬州的越族),一直到鄂。 将楚国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创造了灿烂的南方文化,为以后楚国问鼎中原,雄据南方,成为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他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把三个儿子都封为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至厉王即位,对诸侯国采取强硬的粗暴态度。 熊渠怕厉王派兵来征伐,就悄悄去了王号,不敢再声张,但却已点燃最小的儿子熊执疵的权欲之火。楚熊渠死,此时,他的长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挚红继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执疵却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改名楚熊延。 公元前847年,熊延卒,其子楚熊勇立。楚熊勇。芈姓熊氏,楚熊延之子,楚熊渠之孙,季连的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但少师建议速战,以充分利用楚军的懈怠。最终,随侯逃走,楚军大胜,随国请求和平。 在楚武王三十八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的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并请求与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道朔率领巴国使者到邓国,但遭到邓国南部鄾地人的袭击。楚武王派薳章责备邓国,但遭到拒绝。 夏天,楚武王派遣斗廉率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最终取得胜利。 在楚武王四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的春天,楚武王的臣莫敖计划与贰、轸两国结盟。郧国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与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斗廉建议楚武王在郊郢设伏,然后在蒲骚战胜郧军。楚武王采纳此计策,最终战胜郧军。 在楚武王四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灭绞国,同时斗廉的谋略帮助楚国击败了罗国和邓国的联军。 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然而,斗伯比预测到了屈瑕将会失败,他认为楚武王需要加强军力,但楚武王拒绝了他的建议。最终,楚军在罗国战败,楚武王因此感到愧疚,并赦免了所有将领。 在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周天子责备随侯奉立楚国为王的行为。由于此事,随国对楚国的态度变得冷漠。楚武王对此感到生气,认为随侯背叛了他。 在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举攻打随国。他运用一种名为荆尸的军阵,并将戟颁发给士兵。在出征前,楚武王准备斋戒,并告诉夫人邓曼他的心神动荡。邓曼则表示,君王的福禄已尽,而心跳不安是自然规律。楚武王在樠树下战死。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保持了秘密,未公开楚武王的丧事,同时开通新路,筑桥于溠水,并在随国境外建立了营垒。 随国居民感到恐惧,请求楚军和解。屈重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与随侯结盟,并邀请随侯在汉水转湾处会晤,随后撤退。渡过汉水后,公开了楚武王的丧事。 楚武王去世后,由其子熊赀继位,即楚文王。楚武王在兼并权国后,将其设为县,即权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 这一举措旨在实现集中统治,他任命自己的叔叔斗缗为权尹,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政权长官。 楚武王此举改变了过去的分封制度,实行了国君委派县尹的制度,建立了直属于楚君的县级行政机构。随后,由于斗缗依仗势力,认为自己是楚国原国君楚若敖的儿子,又是楚国大夫斗伯比的兄弟,不愿受到楚武王的摆布,他发动了权国遗民的叛乱。 然而,楚武王派兵镇压并处死了斗缗。楚武王在平定叛乱后继续设立县,为防止权国遗民反抗,将权县迁往今天湖北省沙洋县,并委派阎敖治理那个地区。值得关注的是,楚武王在灭亡权国后所做的设治决策,是后人应该关注的重点。尽管中原地区在西周时已有县的存在,但县在西周仅仅是泛指郊外地区,并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 楚武王灭亡权国并设立权县,标志着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的开始。直到当代,县仍然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此后,楚国每次灭亡一个国家,都将该国的公族迁至楚国的后方,进行严格监管,对该国的故地通常设立县,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