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非洲市场988(1/2)

作者:玄舞阳

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九百八十九章 非洲市场988

胡任达的公司红红火火经营了几年,也不可避免遇到了发展瓶颈。</p>

核心原因还是市场上的同类竞争者多了起来,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p>

这也是胡任达旗下公司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的原因。</p>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又会倒逼销售商和生产企业降价。</p>

产品的出厂价格降低了,市场份额又减少。</p>

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根逐渐收紧的绳索。</p>

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三 峡 大 坝开始闭拢蓄水,宜 昌上游的航道都断了,至今也没有恢复。</p>

这个情况对于胡任达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p>

这次他来帝都,就是为了扩展北边的销路。</p>

可实际上,这次来帝都能不能达成预期效果,胡任达自己也没底。</p>

于是,江飞宇结合自己的理解,给老胡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p>

现在已经不是90年代那种市场野蛮发展的年代了,实体行业都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p>

如果把市场比喻成一个“池塘”的话,这些大大小小的同类生产商就是各种“鱼”。</p>

而消费者更像是池塘里的各种“浮游生物”,作为整个“池塘”生态平衡的“食物”端。</p>

政府无疑是池塘的主人,因为它才是养鱼的人。</p>

在“池塘”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养的“鱼”又多了。</p>

那要怎么办呢?</p>

一种是行政手段干预,要么投喂饵料,要么扩大池塘面积。</p>

还有一种,就是“池塘”的自我调节——大鱼吃小鱼。</p>

最终,存活下来的“鱼”达到“池塘”的承受能力,会形成一种平衡。</p>

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如何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大鱼”,而不是成为被吞噬的“小鱼”呢?</p>

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无数企业家都在寻求一个答案。</p>

可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p>

同样的做法也未必适合每一家企业。</p>

决策者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实力,还有虚无缥缈的运气......都是影响一家企业能走多久的关键因素。</p>

强如鹅厂,都差点被小马哥60万卖掉。</p>

一路走来,哪个企业家不是如履薄冰。</p>

想尽一切办法壮大自己,不折手段地打击竞争对手。</p>

资本市场,本来就是另外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p>

......</p>

“江老板,您绝对是大师级的投资人啊,分析得太深刻了。”</p>

在江飞宇一番颇具深度的市场分析后,胡任达不由得拍案叫好。</p>

胡任达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人能把企业、市场、竞争者、消费者以及政府的关系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p>

连胡宪安都有点怀疑,江飞宇是不是抄了某个经济学专家的笔记。</p>

不是深度不够,恰恰是分析地太透彻了。</p>

完全不像一个20来岁人生阅历年轻人该有的体会。</p>

江飞宇谦虚道:“伯父过奖了,我也是说了一点自己的浅薄理解而已。”</p>

胡任达不乐意了,哈哈笑道:“你这要是还算浅薄,哪些个专家教授该羞愧而死了。”</p>

江飞宇摸了一下鼻子,暗道:“这很难吗?”</p>

这要是再往后10年,这种理论应该是那些MBA商学院的入门级论调。</p>

可要是搁在2003年这会,勉强算是一番很有深度的理论。</p>

胡任达又夸赞了几句,这才虚心请教道:“江老板,你脑子好,你帮我分析一下,像我们这样的轻工业级企业,应该怎么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呢?” 难得老胡这人上道,看在胡宪安的面子上,江飞宇姑且提了几点建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