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国外环保组织1545
周六上午,雾都伦(吨)。</p>
伦(吨)被称为雾都,主要有两个原因:</p>
第一个原因,这座城市位于英格兰东南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p>
到了每年秋、冬季节,从海上吹来的大量暖空气在不列颠岛上空与冷空气团相遇,在伦(吨)市上空形成规模庞大的浓雾天气。</p>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为因素了。</p>
从19世纪开始,伦(吨)的市民主要使用煤炭作为家用燃料,加上周边工业城市飘过来的工业尾气,形成了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p>
他们雾霾天气严重到什么程度呢?</p>
严重的时候,即使是正午时分出行也需要手举火把引路。</p>
影响视线还只是小问题,更严重的是这雾有毒。</p>
1952年底的一场大雾中,伦(吨)市民忽然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多重症状。</p>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造成4000人突然离世。</p>
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p>
这一事件,累计死亡1万2千多人。</p>
这就是英伦国历史上著名的“伦(吨)烟雾事件”。</p>
经历了这场灾难后,伦(吨)市终于开始着手治理雾霾天气。</p>
不仅在次年成立了比弗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调查雾霾、制定对策,该国更是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s)。</p>
这个法案,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案。</p>
话说回来,极端的生态环境容易滋生极端的环保组织。</p>
首屈一指的,便是英伦国的“停止石油”环保组织。</p>
这个组织反对石油开采,以及一切使用石油相关衍生物的工业制品,他们认为这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p>
自然,燃油车也是他们反对的工业制品之一。</p>
“停止石油”这个环保组织开了很多先例,比如:随即给街头的豪车泼油漆,潜入博物馆给梵高的画泼油漆,各种街头裸体行为为艺术,向各大体育赛事宣战......</p>
这不,欧巴罗其他老表国家的环保组织也有样学样。</p>
甚至出现有环保组织成员潜入机场跑道,用水泥把自己的手粘在飞机跑道上的壮举。</p>
凭借一己之力逼停好几百架航班,堪称环保界的泥石流。</p>
这在我们看起来天方夜谭的新闻,对人家来说都是基本操作。</p>
谁让欧米国家整天把“人权”、“自由”挂在嘴上!</p>
伦(吨)街头的某家露天咖啡馆,陆严明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看着报纸。</p>
陆严明是欧巴罗华裔,他原本是海国鼎盛集团的海外雇员。</p>
海国鼎盛集团被大马政府查封后,原本的公司雇员分成了三部分:</p>
一部分核心人员跨越国境线,去投奔打得热火朝天的同盟军。</p>
大部分普通大马籍雇员,领了一笔遣散费后另谋出路。</p>
最后,还有小部分像陆严明这样文化程度相对高一些的海外雇员,则被江飞宇旗下的几家公司收编了。</p>
你比方说陆严明,他的雇佣关系就挂靠在飞宇集团海外事业部,目前主要负责灵动电动车在英伦国的推广、销售工作。</p>
报纸上,都是英伦政府吹嘘为明年伦(吨)奥运会做的各种准备。</p>
除了各种场馆设施建设外,就是对伦(吨)市环境治理做出的成果。</p>
英伦国不仅对碳中和目标做出了承诺,今年还出台了一个PiCG新政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