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将帅不和1580
印国围剿大军的指挥部,依然设立在距离巴鲁达城不到10公里的莫干望。 </p>
此刻,萨科伊正在指挥部内召开战前军事会议。 </p>
经过陆续增兵后,萨科伊手中能调动的大军已经达到5.2万人。 </p>
而且,都是国内最精锐的那一批部队。 </p>
不客气地说,萨科伊已经成为印国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将军,几个现役上将的权势都不如他。 </p>
你要问萨科伊现在的感受? </p>
他只能用“心力交瘁”这4个字来形容自己了。 </p>
为了方便指挥,国-防部亲自操刀将这5.2万大军临时编为2个步兵师、3个独立步兵旅、一个野战炮团、2个后勤团、1个装甲营、2个工兵营、1个特种作战大队。 </p>
印国这些围剿大军,都是从各个军区抽调部队组建的。 </p>
人家自然不可能把整个军区的兵力都抽空,基本上是按照旅、团、营这样的编制抽调部队过来。 </p>
这要是搁在以前,以萨科伊身为中将的军衔,他来亲自指挥这些旅长、团长还是很得心应手的。 </p>
现在大规模编成师、旅后,国-防部从各大军区抽调了好几个少将、准将来担任师长、旅长。 </p>
现在等于说,萨科伊要通过这些师长、旅长才能指挥得动下面的部队。 </p>
原先,萨科伊手下最大的军官也就参谋长哈维托扬少将和3个准将旅长。 </p>
结果,一个旅长因为打了败仗被撤职,另一个旅长因为旧疾复发被送回后方就医。 </p>
最后,三个旅长只有一个继续在萨科伊手下听用。 </p>
也就是说,这2师、3旅中有4个部队长官是新调来的。 </p>
部队规模变大了,指挥层级变多无可避免。 </p>
但问题是,这些新来的师长、旅长不仅不熟悉部队和前线的情况,他们还处处在钳制萨科伊。 </p>
说得更加直白一些,他们就是来分萨科伊权的。 </p>
你也不想想,这么多精锐部队掌握在萨科伊一个手里,印国高层能放心吗? </p>
不参沙子才怪呢! </p>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现在每次召开军事会议,都要一群人先“讨论”很久。 </p>
等“讨论”出结果后,再上报国-防部进行决裁。 </p>
高层大佬继续吵一轮,如果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前线就可以实施这个作战计划了。 </p>
无疑,这种指挥效率非常的低。 </p>
你可能会问了,难道高层看不到这样做的弊端吗? </p>
只能说,你没有站在高层的角度思考问题。 </p>
前线小败不要紧,反正有指挥官来背锅。 </p>
可要是流程出错了,那损害的就是中-央政府的权威。 </p>
大家都不听上头的,那就离分裂不远了。 </p>
所以很多时候,高层宁愿做错,也不会破坏流程。 </p>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每一次召开军事会议,萨科伊都心力交瘁了吧? </p>
半个小时后,一群人终于讨论出了一个合适的开战时间:开战时间,就定在三天后。 </p>
原因是,有些部队的弹药储备还没完成。 </p>
当然不能直接开打了,得先通过官方的名义向同盟军发出最后通牒。 </p>
要么,接受现在的招安条件;要么,就在战场上分出胜负。 </p>
等人家明确拒绝后再动武,这叫师出有名。 </p>
毕竟,是他们现提出招安谈判的。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