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地摊捡漏到收藏专家第二十五章 保证全市最高价25
秦羽点了点头道:“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p>
“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p>
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p>
得丙科者补文学掌故。</p>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丙科,被补位太原郡文学卒史。”</p>
谭馆长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点头。</p>
等到秦羽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更是猛地一拍大腿。</p>
“真是老糊涂了,怎么就把这事情给忘记了呢!”</p>
“没错,确实是匡衡!”</p>
“铜奁因为用途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即便是西汉时期的,普通的铜奁也就是一二十块钱。哪怕是三爪蟒,最多也就是十的样子。”</p>
“这件至少三百起步!”</p>
匡衡是谁……</p>
西汉时期著名的</p>
经济学家,官至丞相。</p>
虽然九次考试,才中丙科,被补位太原郡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身,备受当时经学家推崇,就连在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都对其深有好感。</p>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封其为安乐候,其侯国食封土地三十一万亩。</p>
最为著名的,当属“凿壁偷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被编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p>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p>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p>
沈练的贴盒,和匡衡的铜奁,最</p>
终被王兴以六百块的价格收了。</p>
这个价,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再转手的话,基本就是赚个吆喝。</p>
秦羽投桃报李,许诺过两天还会有东西,拿过来卖。</p>
交易完成,谭馆长联系的人,也已经来到了店内。</p>
好几个人,都是和谭馆长年龄相仿的老者。</p>
谭馆长示意这几位入座后,直截了当的道:</p>
“老伙计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