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庐阳郡规划(1/1)

作者:指间青丝

边境小知县第186章 庐阳郡规划

庐阳郡。 知州衙门。 林峰在今天一早抵达庐阳郡,还没来得及休息喝口茶,就被李寒江给接到了衙门。 此时。 两人正在议事厅内看着庐阳郡的舆图。 李寒江面上神情严肃认真。 他指着一处。 说道: “这里,我准备在西北巷子那边,搞一个像寒山关一样夜市,现在还在筹备当中,在年节过后就能全开,也跟着热闹热闹。” “还有这里准备建一个砖厂,这里建一个石雕厂子,这边在搞一个做甜膏的大作坊。” “城南郊外的空地不仅地方大,地势还相对平缓,正好可以建造小作坊,这样一来就能搞个作坊一条街,这些都能用来丰富庐阳郡的发展。” “可现在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这些方面都是他这些天跟吴兴花了很多时间想出来的,想要做好他刚刚说的那些,还需要大把的时间的来运作。 现在他就想要听听林峰的意见。 林峰很认真的看着庐阳郡周边县城的舆图,然后再结合整个舆图来分析这个地方的发展。 庐阳郡跟寒山关不同,此处地势平坦土壤适合种植,庐阳郡出产大麦跟甜蔗,所以本地有一种甜膏很有名,只有本地的甜蔗才能做出来。 再看周边县城的环境,除去最偏远的寒山关是例外,其余的县城都在种植大麦的居多。 林峰立马就想到了前世的甘蔗。 他笑道: “庐阳郡周边的县城可以大量发展种植甜蔗,这种甜蔗不仅能够做成甜膏,还能做成白砂糖,还能整根售卖。” “利用周边县城把庐阳郡的税收提升起来,各县的种植可以做承包制,也可集体制,甜蔗的种植可以作为地方特色来搞,要搞就往大了搞。” “甜蔗厂、糖厂这些都是可以做的,有了他们的存在庐阳郡税收就稳了,再加上其他的厂子跟作坊,庐阳郡至少五年内不会再愁税收收不上来的情况。” “大麦的话,交给佃户们去种植,这样不仅能够保住一郡百姓的吃喝,还能做持续发展,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至于你刚刚说的那些,可以作为一年的短期计划来实行,未来庐阳郡的发展还是要往周边扩散,这样才有扩大发展的机会。” 李寒江一边听林峰侃侃而谈,一边拿起笔在纸上疯狂的记着笔记。 地方特色是最简单的发展方向,可想要做大做强,却也是需要时间跟精力才能逐步来完善。 林峰停顿 片刻。 再次开口。 “除了这些,庐阳郡的石雕可以在各地建厂,只要是石材好的地方,你们都可以去谈合作,把庐阳石雕给彻底的推广出去。” “石雕、石碑这些都是途径,你庐阳郡的门户就可以立一块庐阳石碑,用来介绍整个庐阳郡的地域风貌,这样来庐阳郡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块地形石碑,也足够的亮眼。” “把地方特色刻进来往游客的骨子里,让他们一想到庐阳郡就想到的是庐阳郡的石雕跟甜蔗,那就证明衙门已经做足了宣传工作。” 李寒江不住的跟着点头。 “对对对,这样我们光靠这两样东西就能建起来很多厂子,整个庐阳郡的税收就都解决了,很好很好。” 嘴角的笑意不断地扩大,心里悬着的那颗石头也跟着落了下来。 林峰点点头,“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很简单,建厂找对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做生意你李家绝对是不差的,这对于你来说很简单。” “官道的修建依旧要重视起来,这是通往各地最直观印象,这一点要是都做不好,别人还真不信这郡城衙门会办好其他的事情” 两人就建厂的事宜,还有庐阳郡明年的发展,讨论了将近两个时辰。 李寒江留了林峰在衙门用了晌午饭。 饭后。 林峰再次出发前往京城。 进京途中,林峰让胡兵注意看了各地的良田种植情况。 这些了解下来,林峰才发觉了问题的所在,沿途水乡良田种植相对好些,可一旦遇到浇灌水源供应不上的,百姓因为水渠打架的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致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衙门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只能按照田亩的干旱情况来分配水源。 也就是官府强制执行来分配水源,还有一些官员直接不管这样的纷争,最后导致整个村子颗粒无收的也有不少。 胡兵这一路走来看了很多地方,也听了不少这样的惨事。 此时,他在林峰面前开始吐槽起来。 “大人,这要是在寒山关这样的官员早就被罢免了,这样的官员哪里配为百姓父母官?” “走过看过这么多的地方,属下还是觉得大人治下的寒山关最是百姓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军队的福地,在寒山关我们的功劳不会被埋没,也不会被上级抢占。” “病了伤了都有军队的医护,就连家里人都能跟着享受一些福利,这才是众多兵士们心里最暖的。” 这样的寒山关才是百姓们想要的,是军士们希望看到的。 林峰跟着笑了起来。 他道:“现在是隆冬时节,到处都是一片萧条。” 后面立马就传来了几人笑闹声。 “大人这话不对,我们离开寒山关的时候,寒山关也比这好太多了,哪有这样死气沉沉的模样?” “这通往京城的驿站竟然都没有一个客人,我寒山关周边的驿站哪一个不是人满为患,这样比较下来,我们还是觉得寒山关的发展好太多。” “我之前没有去过京城的时候天天想着去,可现在竟然有些失望!” 一路上。 林峰大整个大庆的种植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地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估算。 寒山关两国市场要是不开,各地的情况应该还要更加惨淡一些,现在看来,通商这条路当初自己是选对了的。 现在大庆国有了寒山盐,通商的机会就更多了。 蛮夷交界的金国就是最好的选择,金人因为自身的武器强劲,一直就想要攻打大庆国,这么多年也掠夺了不少边境小城。 金人的野心不小,大庆国跟蛮夷国都很清楚,可奈何一直拿它没有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