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威逼利诱武士彟的拉拢234(1/2)

作者:山炮

儒门至圣第234章 威逼利诱武士彟的拉拢234

既然有惊无险,天色已晚,众人纷纷退散。 </p>

黄劭、王文昭、卫琬带着伍乔、高翰林、徐士林等才子,纷纷告辞,乘船而去。 </p>

告别前,自然少不得一番吹捧。 </p>

黄劭、卫琬、王文昭等拉着杜预的手,勾肩搭背,各种亲/热递送悄悄话。不用说,试图挥起锄头猛挖墙脚。 </p>

“滁州没前途,不如学籍转到我扬州。我扬州有的是钱,会馆多,同乡多,文采风/流今尚存,朝廷有人好做官嘛。” </p>

“我庐州已经垄断霸榜科考十次,文事之盛,无人可比啊。若能转到庐州,前科状元都是同乡,相互提携,岂不美哉?” </p>

两个地方官还有学政们,说的吐沫星子乱飞,眉飞色舞,各种岂不美哉。 </p>

杜预,区区秀才,已经诗成镇国。 </p>

这时,只怕长安都知道他这号人物了。 </p>

诚如现代超级中学霸榜,一个地方的科举成功,固然在于本地培养,但“掐尖”从来都是最快的捷径。 </p>

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对科举而言,打不过就挖墙脚才是王道。 </p>

若杜预能转籍投往这两地,那下界科举不就稳了? </p>

伍乔等才子,脸黑如锅底。 </p>

刚才还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就转头跑去挖杜预? </p>

我们都是牛夫人了是吧? </p>

田洪凤死亡凝视:“两位,当面挖墙脚也太肆无忌惮了吧?” </p>

扬州、庐州同行们这才恋恋不舍,拉着杜预的手依依惜别,各种暗送秋波,看上去贼心不死,底下锄头不会停。 </p>

武士彟却声如洪钟,大笑着一把将杜预拉到自己战船上。 </p>

田洪凤大惊。 </p>

“田大人,我要与杜预抵足夜谈一番。” </p>

“你放心,我是都督不是学政,我不会干挖墙脚那种没屁/眼的事。” </p>

望着顺江急速而下的荆州战船,田洪凤望江兴叹,连连叹气。 </p>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p>

宋佳霖等滁州学子,满脸艳羡。 </p>

看看人家杜预。 </p>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p>

一首诗成镇国,杜预马上变成众多达官显贵眼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连正三品荆州都督都来抢人。 </p>

什么抵足夜谈? </p>

灯花,落子,香茗。 </p>

杜预正色道:“武都督,你不该与我见面的。” </p>

武士彟仰天而望,突然别开话题:“你可知,镇国诗意味着什么?” </p>

杜预皱眉:“小子不知,请大人赐教。” </p>

武士彟悠然道:“问苍茫,谁主沉浮?” </p>

“我圣元十国,兴衰成败,莫不与文事有关。” </p>

“昔日,汉太祖刘邦白登被围,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横扫百万妖蛮,则汉大兴。” </p>

“曹操征乌桓,做《观沧海》,诗成镇国,横扫塞北。” </p>

“我朝太宗皇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唐龙兴,称天可汗。” </p>

“宋太祖出征被众将黄袍加身,夜半三更作《初日诗》,黑夜亮如白昼,四野震动,大笑而出,班师回朝才建立大宋。” </p>

武士彟意味深长道:“如今,你懂了吧?为何镇国诗这么少?” </p>

杜预目光一闪:“莫不是,镇国诗除了诗词本身才气外,还能对一国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才能配得上?” </p>

“孺子可教。” </p>

武士彟点头道:“镇国诗,最难的不在诗,而在镇国二字。” </p>

“一旦诗成镇国,就证明你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气运。” </p>

“除非开国之君,或者本朝皇帝,哪怕龙子凤孙,都不敢轻易表露诗成镇国,否则会招来猜忌和杀身之祸!” </p>

杜预面色严肃,点了点头。 </p>

武士彟意思很明确,为何镇国诗,多出自开国之君口中? </p>

是他们才气最高?国内没人可比? </p>

并非如此。 </p>

诗成镇国,问题不在诗,而在镇国。 </p>

一旦镇国,诗人的地位就很敏/感。 </p>

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都不足以形容镇国诗人在一国中的地位。 </p>

“我料朝廷,很快就有旨意过来。” </p>

武士彟面色平静,对视杜预:“你这条蛟龙,终究不能隐藏在滁州这浅滩太久了。” </p>

杜预目光一闪:“可我还是秀才。” </p>

武士彟表情淡淡,将一份情报推给杜预。 </p>

“刚刚收到的线报。” </p>

杜预瞟了一眼外面警戒的武三思,打开线报。 </p>

上面墨迹未干、字数寥寥,但一字千金。 </p>

“上与张仪会谈,诗成镇国,秦还陇西三城,汉退黄河以北。” </p>

杜预心中一动。 </p>

他这首【行路难】,竟然搅/动了十国局面、大唐国运?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