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340(2/2)

作者:山炮

儒门至圣第34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340

“诗句,镇国!同时,格物,镇国!” </p>

“与之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列为本月圣刊卷首语。” </p>

“按照镇国诗句,双倍奖励。” </p>

众人石化。 </p>

这是什么个情况? </p>

之前这位“宋佳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已经诗成镇国,成为这次书山学海试炼第一个诗成镇国之人! </p>

十国,已经被震撼地东倒西歪。 </p>

上至皇帝大臣、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黄发垂髫,人人都被杜预这一首诗,震惊的无以复加。 </p>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p>

“这是什么人?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句?” </p>

“这句子,太妙绝了!” </p>

“朗朗上口,小儿可诵,但偏偏蕴含无限哲理,令人掩卷遐思万千。” </p>

“谁家茂才郎?诗书震天下?” </p>

玉真公主与欧阳正焕,面面相觑。 </p>

公主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诗词镇国,又有格物镇国?” </p>

欧阳正焕凝重道:“公主,这只能代表,此人诗词之中,蕴含至理名言,即景说理,双双得到了天道的认可,才形成了双重镇国之功效。” </p>

他目光炯炯道:“这两句诗,蕴天道,近大道。它启迪人们一个哲理——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片面;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p>

公主又是欣喜,又是心焦:“不知谁家才子,如此才气逆天,能双重镇国?若是我大唐学子,该有多好?” </p>

欧阳正焕摇头道:“十国才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大唐这一届虽然人才济济,但双重镇国,可能性极低。” </p>

玉真公主不再言语,但脑海中却闪过一人的面容。 </p>

杜预? </p>

会不会是此人? </p>

如果大唐有人能创造此奇迹,也唯有杜预。 </p>

大唐主考官林如海,按捺不住,暗暗攥紧拳头。 </p>

书山学海,到底发生了何事? </p>

为何文渊阁频频出现? </p>

这流传出的千古绝句,怎么听起来气象磅礴,又如此熟悉? </p>

“莫非是····” </p>

林如海身躯一震。 </p>

莫非是杜预? </p>

他随即被自己这想法,都给逗笑了。 </p>

杜预有这本事,能在书山中诗成双镇国? </p>

如果是真的,那他林如海岂不是要变成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柄?将如此佳婿,拒之门外? </p>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p>

杜预诗成双镇国,自己也愣住了。 </p>

他也没想到,这一首【题西林壁】,竟然引起天道如此震动,立即传唱天下? </p>

就算真的诗成镇国,也不至于如此大动静吧? </p>

“想必,是书山的功效。因书山中文气最为浓郁,此地诞生的镇国诗,一旦被文渊阁采纳,就能十国同步推送。” </p>

杜预看着自己文宫中,文名疯涨、文气大涨、一片大好形势,微微愕然。 </p>

想不到,书山还有如此功效? </p>

他方才吟诵【题西林壁】,本是摆脱禽滑釐、欧阳斌、王伦、贾玉等人的前后围追堵截,争夺规则之力。 </p>

没想到一下用力过猛,直接感天动地,来了一个震撼十国一百年的书山双镇国诗! </p>

诗词镇国+格物镇国! </p>

一不小心,动静搞得太大了。 </p>

这首小诗,虽然词句简单,但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令天地动容、日月无光。 </p>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p>

当杜预吟诵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偌大庐山仿佛被一道横行千里的飓风,横扫而过,迷雾骤然涤荡一空,山景为之焕然一新! </p>

曾经密布在杜预身边的绳墨规矩,消失殆尽,前路平坦,康庄大道。 </p>

世界上本没有规矩,规矩都是人定的。 </p>

杜预以一首【题西林壁】,径直破除陈规,横扫墨守,将一切规矩成规扫入历史垃圾堆! </p>

“这,这·····” </p>

禽滑釐惊呆了,倒退两步。 </p>

他从未遇到过如此令人震撼的诗书才气! </p>

杜预只凭一首诗,就横扫了他的【墨守成规】,自创天地,另辟格局,开创了一番书山新境界? </p>

不,凭良心说,说杜预这首【题西林壁】只为破除他的墨守成规,乃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p>

因整个庐山真面目,都被杜预一己之力给破除了! </p>

之前的庐山,云雾缭绕,山势险峻,迷雾重重,经常拼尽全力走到一个目标山峰,回头望去却陷入更深的迷惘、心魔重重——我是否做错了路,早已遗忘来时之路,貌似之前的路才是正确的。 </p>

之前在书山中奋斗挣扎的秀才们,犹如无头苍蝇,越是乱撞,越是迷茫,越是慌乱。 </p>

可以说,书山中一大半伤亡,不是文兽,不是凶险,甚至不是相互算计,而是绝望和迷失造成。 </p>

可杜预一首诗,便廓清寰宇,澄清山河,将迷雾一扫而光,让庐山真面目暴露在众人眼中。 </p>

原来,他们何曾在一座壁立万仞的庐山之巅? </p>

他们所处的位置,乃是一座盆地的谷底啊。</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