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风起云涌(中)(2/2)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第104章 风起云涌(中)

"乱臣贼子。"不待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做声,露台上便有其余锦衣卫番子愤愤不平的咒骂道。</p>

一群视财如命的商人,居然敢"助纣为虐",当真是不想活了。</p>

"城中百姓可有骚动?"没有理会耳畔旁的"牢骚",骆思恭转而凝眉朝着眼前的李若涟问道。</p>

宣府镇乃是京师门户,切切实实关系到中枢的稳定,是断然不能出现乱子的。</p>

"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倒是没有太大乱子出现。"短暂思考片刻之后,李若涟便是拱手回禀:"多亏是年关将至,百姓家中多多少少有些存粮。"</p>

"至少天内,是出不了乱子的。"许是怕骆思恭不信,李若涟又补充了一句。</p>

话虽如此,但李若涟的眸子中却仍充斥着浓浓的惊忧,并不由自主的朝着城中兵备道衙门所在的方向望去。</p>

城中商户"闭市",百姓虽是乱作一团,但他最为担心的,反倒是驻扎在城外的边军们</p>

这些常年疏于操练,军旗涣散,以至于逐渐对中枢失去敬畏之心的游兵散勇们,才是真正的隐患。</p>

"你们几个火速前往大同,持本指挥使手令,将此间情况如实报予总督大人知晓,并筹措粮草。"未等李若涟胡思乱想太久,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铿锵有力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响起。</p>

闻声,露台上几名锦衣卫番子伸手接过骆思恭递过来的手令之后,便是脚步匆匆的离去。</p>

这号称"九边重镇之首"的大同城虽然与宣府镇同为京师门户,但因其有代王府坐镇的缘故,城池规模及富庶程度均是远远高于宣府镇。</p>

朝廷历任宣大总督也是常驻大同。</p>

"指挥使大人,卑职实在是担心城外边军哗乱"犹豫片刻,李若涟终是将心中最为担忧的"隐患"告知眼前的骆思恭。</p>

尽管距离奉天门外的"讨饷"已然过去将近一个月,但李若涟仍是对其心有余悸。</p>

彼时那群乱兵仅仅是受了军中将校和勋贵蛊惑,便敢趁着夜色前往奉天门外"讨饷",而如今宣府镇的边军们可是正儿八经面临着"挨饿"的情况。</p>

张家口堡的晋商们足足掌握了宣府镇边军五成以上的粮草供应,他们只需暗中稍微有些手段,便会在军中引起轩然大波。</p>

而一群失去理智的"饿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p>

"事已至此,我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对于李若涟心中的担忧,深谙人心的骆思恭早有猜想,只不过始终未曾宣之于口。</p>

但依着时间来推算,奉圣谕出京"剿匪"的骑兵们纵使为了掩人耳目,路上耽搁些许时日,但估摸着也快到了。</p>

等这些"天子亲军"抵达宣府镇,围绕在众人头顶的乌云便会随风而散。</p>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20)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