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第140章 法不责众?
</p>
</p>
自洛阳府而出,一路向东而行,不过数百里,便是有"八朝古都"美誉的开封府。</p>
同样的时间,位于开封府城正中的周王府同样灯火通明,年过四旬的周王世子朱恭枵百无聊赖的坐于府中高台,听着远处街道尽头偶尔响起的三两声犬吠,神情很是恍惚。</p>
"殿下,夜深了,您还是早点歇着吧"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小心翼翼的呼喝声在朱恭枵的耳畔旁响起,将其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p>
"是刘大伴啊,"朝着来人点了点头,朱恭枵不置可否的询问道:"父王可安歇了?"</p>
"王爷早早就睡下了"闻声,身着绯袍的"刘大伴"规规矩矩的回应道。</p>
现任周王朱肃溱身体不好,故而早早便将府中大权交予眼前的"周王世子",生活作息极为规律。</p>
但与山西大同代王府的"父子相疑"所不同,周王朱肃溱与世子朱恭枵却是真真正正的"父子情深"。</p>
"哎,孤可真羡慕父王呐"良久,周王世子朱恭枵便是轻轻一叹,意有所指的喃喃道。</p>
因为太祖朱元璋曾于洪武年间颁布诏令,藩王无诏不得出城,故而宗室藩王在享有超然地位的同时,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限制。</p>
在朱恭枵的记忆中,他除却在孩童时期,曾跟着自己的父王"乔装打扮"之后,短暂溜出了开封府城,草草见识了些城外的风景之后,便是再没有迈出过开封府城一步。</p>
为了排解"寂寞",周王朱肃溱在二十余年前便开始尊崇佛教,平日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王府后院的"佛堂"中度过。</p>
反观他朱恭枵,许是没有"慧根",始终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佛经提不起半点兴趣,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便是待在这高台,眺望开封府城百姓的一举一动。</p>
"刘大伴,孤什么时候才能出城去看看呐"半晌,周王世子朱恭枵又是感叹了一句,神色很是落寞。</p>
他真想亲眼去瞧瞧城外的风景,更想效仿说书先生口中的"侠客",行走天下。</p>
"殿下会有机会的"犹豫半晌,自幼便进周王府当差的刘太监终是不忍戳破朱恭枵的美梦,声音低沉的应和道。</p>
"如今我大明百废待兴,天子的行事作风又与众不同,或许日后会有转机"提及紫禁城中的天子,老太监的表情也是有些古怪。</p>
"希望吧。"落寞的点了点头之后,周王世子朱恭枵便恋恋不舍的将目光自远处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收回,转而有些萧瑟的返回了王府深处的宫殿。</p>
对于近些时日争论不休的"宗室条例",他内心并无太多抵触,甚至隐隐还有些期待,毕竟这或许是他此生能恢复"自由"的唯一机会。</p>
正因如此,他方才没有理会在宗室间"上蹿下跳"的福王朱常洵,更没有随波逐流的随同他们一并上书中枢。</p>
法不责众?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p>
昔日暗中蛊惑京营士卒哗变的勋贵们便是这般想的。</p>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20)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