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第342章 乱世当用重典
"陛下,当三思而后行呐"</p>
"毕自严,焉敢胡言乱语,乱我大明国本"</p>
"复建税课司,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p>
短暂的沉默过后,各式各样的议论声便于暖阁内炸响,诸多身着绯袍的朝臣们各执一词,瞬间便令幽静的乾清宫暖阁变得如市井般嘈杂。</p>
昔日太祖有言,不准"与民争利",故此于国朝初年定下的商税额度,即便是过去了两百余年也不曾增加。</p>
眼下朝廷若是重建税课司,约束大明各地的商贾,这商税额度又该作何调整?</p>
即便是天子"遵循祖训",仅仅是加强对于商贾的管理,并不增加税率,也会引来一阵滔天骇浪。</p>
毕竟放眼大明的两京十三省,有几个官员不利用手中权利,从商贾身上榨取利益?</p>
这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国朝,拢共也就出了一个"海瑞"呐!</p>
"王本兵,你的意思呢?"没有理会眼前面红耳赤的朝臣们,案牍后的朱由校不辨喜怒的敲了敲桌案,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始终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王在晋。</p>
若是放在太祖年间,莫说仅仅是复建税课司,即便是将税率上调,又有几人敢置喙?!</p>
"回禀陛下,"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会在如此敏感的话题上征询自己的意见,身材魁梧的兵部尚书稍作犹豫之后,方才起身回禀道:"自孝宗皇帝推行开中法以来,我大明商贾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大"</p>
"仰仗陛下运筹帷幄,宣府骚乱虽是有惊无险的得以解决,但朝廷仍不可掉以轻心"</p>
嘶。</p>
此话一出,暖阁内的朝臣们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脑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发生在去年冬天的那场"骚乱",脸上露出了些许骇然。</p>
士农工商。</p>
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之后,便是专门下旨,针对生性逐利的商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出了限制,以体现其低微的社会地位。</p>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祖制"早已名存实亡,拥有着莫大财富的商贾们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足以影响到当地的民生。</p>
例如距离京师数百里之遥的宣府镇,那些胆大包天的晋商们不仅视朝廷律法如无物,公然向辽镇建奴走私,甚至还在察觉到危机之后,强行"闭市",试图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令边军哗乱。</p>
这已然是赤裸裸的谋逆了。</p>
"王本兵所言甚是,朝廷过往对这些商贾们失之以宽,当引以为戒。"相顾无言片刻,吏部尚书周嘉谟缓缓点头,浑浊的眸子中涌现些许光彩。</p>
作为掌管官员升迁之责的吏部尚书,他对于大明当下商贾拥有的恐怖影响力深有感触。</p>
当下大明虽然还没有出现令人触目惊心的"卖官卖爵",但富绅豪商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的案子早已屡见不鲜。</p>
朝廷是该管管这些富可敌国的富绅豪商们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