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好工具144(1/2)

作者:玉剑仙泰隆

抡语新说第143章 好工具144

“忠孝?你我都准备参与储君之争,这也算忠?”</p>

“怎么不算?”</p>

崔晖淡淡开口:“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我们不造反便是忠。</p>

哪怕改朝换代,新的帝王也会来找我们帮忙治理天下。”</p>

崔氏不是不想造反,也不是不想当皇帝,实在是他们没机会。</p>

李家和杨家能当皇帝,是因为他们都掌握军队,而崔氏从头到尾就没有掌控军队。</p>

隋唐两朝四代帝王都在削弱士族,到了如今,他们在朝中的力量已经没有多少。</p>

目前士族最主要的力量还是集中在各个地方上。</p>

当初李世民想要用宗室世袭制度,来解决地方上的权力归属,却被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反对,这其中也有士族的影子。</p>

李世民也清楚,一旦用世袭制度,这些士族定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在各地掀起乱子。</p>

他们都不需要做其他,兼并土地、隐瞒人口、减少税收即可。</p>

李世民为何急着山南道之事,就是因为佛门、地主、士族兼并了大量土地和人口。</p>

针对山南道一事,李世民本想着在今天朝会上提出,然而有人仿佛是他肚子里的蛔虫,率先在朝会上提出。</p>

“禀陛下,山南东道灾情已经结束,当地百姓也在有条不紊的恢复生产。</p>

此次救灾过程中,臣发现安州与襄阳接壤,而且道路平坦。</p>

因此,臣认为将安州并入山南东道,更符合各道区域划分。”</p>

“萧尚书,你是傻子吗?”</p>

萧屿面色不变:“太子殿下若是反对,直说理由便可,何以辱人?”</p>

“没打你就算好了!”</p>

李承乾一点面子也不给:“你以为划分区域是在地图上划一下就行?</p>

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将战略要地划分给别道,是为了防止他人造反。</p>

不以水流划分,是怕遇到天灾时,此道还有别的地方收税。</p>

你把安州划分到山南道,要不要把应城也划分进去?</p>

三台湖等等一大片湖泊也变成山南东道的,要是有人占据山南道造反,从上游切断河流,淮南道百姓只能等死。</p>

你上下嘴皮一碰说划分就划分?真是不知所谓!”</p>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将安州划分进山南东道。</p>

目前山南东道还未有皇子坐镇,吴王英武,有其坐镇能保证山南东道安稳无忧。”</p>

“呵呵!”</p>

李承乾嗤笑一声:“把三弟调到山南东道不就好?”</p>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上前附和:</p>

“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只需把吴王殿下调到山南东道。</p>

如此一来山南东道宣承司还是在吴王殿下掌控下,安州也不需划分到山南东道。</p>

真乃两全其美之法,太子殿下之才千古未有!”</p>

“舅舅!”</p>

李承乾叹了口气:“我是傻子我承认,可你这一开口,我瞬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p>

从武德八年开始,三弟都换了多少封地?这在安州才刚待几年?”</p>

“太子!”</p>

李世民冷喝一声:“若是不懂礼仪便去学了再来,不可胡言乱语。”</p>

说完,李世民看向众臣:“我也算听出来了,你们想要让吴王名正言顺接管山南道宣承司,太子则希望什么都不变。</p>

朝廷自有章程,各地邸报由各地宣承司管辖,吴王是安州都督,只能管辖安州之地。</p>

哪怕到山南道,也只能管辖其中一州之地。</p>

不过,吴王在此次救灾中功劳甚大,邸报在其手中也发挥最大作用,在有合适人选之前还需由其管辖。</p>

朕决定,安州并入山南东道,山南道宣承司暂由吴王管辖。”</p>

李承乾面露焦急之色:“阿耶,万万不可啊!安州此地北面……”</p>

“够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