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人告诉我,教的都是皇帝啊!第135章 为了大宋
“不对,叛军的守城将领,距离我们大约有150米,而且我只按动了一下,怎么倒了三个?” 阿牛在风中凌乱。 “怎么,不提你的弓箭了?”宋军这边的将领眉峰一挑。 “陛下送来的新型火器,射程有150米,按动一下就能连发四枪,你们说比起弓箭,这个火器怎么样?” 众人:“!!!!” 阿牛下意识地抱紧自己的火器,那副模样,生怕被人抢了似的。 “大宋的儿郎听命,叛军守城将领已经死亡,随本将攻城!”那边王将军振臂一呼。 … 消息传回去之后,赵匡胤非常高兴。 这才第一天,新式火器就展示出威力! 果然他命人加班加点制作火器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不是新式火器,那边王将军的攻城之战,怎么可能打得这么快? 自古以来,攻城和守城可都难了很多倍,这两个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战争。 赵匡胤这边,新式火器也展示出该有的威力。 不过这边毕竟和攻城之战不一样,那些士兵使用的最顺手的是三眼火铳。 赵匡胤一边用长枪挑飞叛军,一边看到不远处的一位宋朝士兵,拎着三眼火铳对着敌军砸了过去。 “还真是可远攻,可近攻……” 他哭笑不得。 远了可以像弓箭一样射杀敌人,近了也可以拎着三眼火铳砸过去,主打一个不浪费。 本来在历史中,李重进于建隆元年7月,在扬州举兵反宋。 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在11月攻破扬州,使李重进举家自焚而死。 然而如今不过八月中旬,赵匡胤就已经扫平扬州,彻底平定叛乱。 所以说这场战争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但真正用在战场上的时间也不过那么五六天而已。 主要的时间还是花费在赶路上面。 消息传出去之后,一些蠢蠢欲动的节度使都沉默了。 赵匡胤回去的路上,格外平静。 当然他也吸取历史绘本的教训,将所有的火器都回收过来,没有给其他国家的那些皇帝留下任何想念。 即便如此,赵匡胤也没有骄傲自满,他趁着消息还没有彻底传开。 武平、后蜀、南汉那些割据政权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调遣主力。 依照宰相赵普之前的建议,采取从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始了大一统之路。 “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已经回到了皇宫,他对着中原大地的舆图,喃喃自语。 “这一次,朕一定要将其拿下,不能为大宋留下祸患!” 赵匡胤已经在明朝两位父子的口中,得知他死得非常蹊跷,后来的赵光义并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以至于给宋朝留下了前所未有的祸患。 宋朝积贫积弱,固然有政策以及后世皇帝的原因。 在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可是一个天然屏障,将燕云十六州交出去,和直接把中原的咽喉递给辽军有什么区别? “石敬瑭小儿,气煞我也!” 赵匡胤只能一边气,一边和宰相还有其他将军一起制定策略。 “对了,陛下,殿前都虞侯好像还没有回来……” 石守信正在那里画路线呢,突然想起来赵光义的驴车。 “什么?光义还未回来?”赵匡胤被这道声音提醒,惊讶地抬起头仿佛才发现这件事情。 “快命人寻找,这可是朕的弟弟啊!” 赵匡胤一脸“悲痛”。 “光义都是为了大宋啊!”他再次感慨。 一旁的石守信看着陛下嚎了半天,挠了挠头发,有些疑惑。 陛下既然如此焦急,为何还不派兵过去救人? 快点派人过去,殿前都虞侯的生命不就多了一份保障? 不过石守信很快就觉得他想错了,毕夏可能非常伤心,才没有想到这一点吧。 毕竟殿前都虞侯,可是陛下的亲弟弟。 哥哥怎么可能会害弟弟呢?陛下又不需要争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