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2/2)

作者:蔡婕剑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高智者品德亦高,是因为看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为此,才可以成为一个远离低级趣味的人。</p>

畏惧者的努力是被动的,不是自控而是他控的人生。</p>

很多人羡慕有钱人的生活,但金钱是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是滋生罪恶的温床。要看是什么样的有钱人,有些明星一旦走红就吸毒、嫖娼,这种有钱人不应该成为人们的楷模。而办实业的实业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资本家的存在是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人们不应该被嫉妒蒙敝双眼,如果世上没有人先富,那么注定一片贫瘠。但是如果富人的子女坐吃山空、挥霍无度,或者用资金助人,给别人纵欲的机会。那么善良就是罪恶的帮凶。</p>

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有时侯很公平,对于纵欲者不会让他们有财运,是为了保住他们一条命。有的人贫困时家庭和谐,中了彩票却家破人亡。</p>

古人智慧的眼光把一切道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能因为富贵而堕落,也不能因为贫困而改变做人的底线,要有气节。但很少人能做到。当金钱出来说话时,世上所有真理都沉默了。</p>

金钱的因果如何,就在于有能者利用资源,无能者挥霍资源,迂腐者死守资源。</p>

有时自私的人会做一些所谓的“利他”行为,他们维护别人时,是为了自己。例如,封建的父母让女儿做奴隶,无条件榨取女儿的钱给儿子,对儿子放纵溺爱,甚至放任儿子对自己的不孝。在封建观众中,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结果是对子女都不好。在宗教中对这种封建思想也有隐喻,比如在基督教中,上帝和他儿子是一体。</p>

这种所谓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的事件,可能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童年经历造成对某个群体的偏见,这种偏见来源于以偏概全,对这个群体没有深入了解。第二,是主观感情色彩,由着自己的喜好,比如,追星中维护偶像,把偶像当成自己。</p>

二战的发起者希特勒在乞讨时也会帮助穷人,但他非常讨厌犹太人,有鲜明的政治立场。</p>

真正的利他行为不是自私的。带有公正、公允,不能对情感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但从道德上会尽量公平。发展心理学上说道德判断到了后期,即便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如果需要也会帮助的。</p>

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二战的发起者希特勒,他有很好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p>

喜欢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请大家收藏:(20)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