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政施行187(2/2)

作者:凉月凉了

天启皇帝第186章 新政施行187

“你知道,我在两淮是怎么做的吗?” “不知。”</p>

“为了斩断这些人伸进盐场,苛待盐户的爪子,我除了给盐户应有的待遇外,还让各盐场组织盐丁巡视,对于敢来盐场闹事之人,一律当做私盐贩子处理。”</p>

听到袁世振的话,董应举当即就肃然起敬。</p>

这位爷在两淮,也是杀了不少的人啊。</p>

“京城的那些个乞丐啊,你觉得他们平日里是怎么生存的?沿街乞讨?尾随盗寇行窃?”</p>

在袁世振说完后,周应秋接着对董应举道。</p>

“要真是那样,他们早就饿死街头了。”</p>

“实质上,都是被当做狗,由京城的豪门富商们养着罢了。”</p>

如今这个世道,你就算是想给豪门富商当狗,那也是要有资本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p>

“你啊,也是沾了前番陛下令锦衣卫捉拿京城乞丐的光,户籍编册之事,方才能有此进展。”</p>

“原来如此。”</p>

听了周应秋与袁世振的解释,董应举这才恍然的点了点头。</p>

后世,为啥隔三差五就是一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p>

目的就是打击对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防止本地大户作威作福,把官府给架空了。</p>

“户贴纸,能用到下月吗?”</p>

给董应举讲清楚了政策为啥能推行的下去,袁世振突然开口问道。</p>

“应该可以。”</p>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道。</p>

“前番,户部共计给了足够做二十万人份的新型户贴纸,如今也只用去了三万多张。”</p>

“嗯。”</p>

闻言,袁世振点了点头,忍不住又拿出算盘拨弄了起来。</p>

看到袁世振的动作,周应秋也不意外,接着又向董应举问道。</p>

“以前那些五军都督府的人,你是怎么安排的?”</p>

“我将这些人安排进了新设的巡检局,负责京城的防火、治安之事。”</p>

“嗯。”</p>

点了点头,周应秋算是同意了董应举的安排。</p>

“这些人啊,平日里习惯了走街串巷,你要好生利用,有了这些人,你才能真正的掌握了这顺天府下面的事务。”</p>

“下官谨记周尚书教诲。”</p>

又与董应举说了一些新政的事情后,周应秋与袁世振二人起身告辞。</p>

而后,就联袂进了西苑。</p>

方才送走孙如游,这又迎来了周袁二人。</p>

此时,朱由校也是有些头晕脑胀。</p>

带着两人坐在校场边上的小马扎上,吹着风,看着正在踢球的锦衣卫。</p>

听完了最近几天关于新政的汇报,朱由校点了点头,又问道。</p>

“前番,朕下令重启考成法之事,如何了?”</p>

“回陛下。”</p>

对皇帝一拱手,周应秋就禀报道。</p>

“其他各地如今还未及回复,但顺天、天津、保定诸府,已上报待行之事。”</p>

“嗯。”</p>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道。</p>

“考成法,既然已经有了,哪就要严格的执行起来,不能人浮于事,成了空谈。”</p>

说着,朱由校指了指在场的两人。</p>

“不然你我诸人,在日后怕是要成了笑话。”</p>

“陛下,考成法若是想要有所成效,需整顿内阁、六科。”</p>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当即就拱手道。</p>

“昔年,张太岳所提考成法。申明旧章,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另造文册二本,各注紧关略节,及原立程限。一本送科注销,一本送阁查考。该科照册内前件,逐一附簿候查,下月陆续完销。通行注簿,每于上下半年缴本。”</p>

“类查簿内事件,有无违限未销。如有停搁稽迟,即开列具题候旨,下各衙门诘问,责令对状。次年春夏季终缴本,仍通查上年未完。如有规避重情,指实参奏。秋冬二季,亦照此行。又明年仍复挨查,必俟完销乃已。”</p>

“若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阁臣举之。”</p>

“若内阁无人,则无法监督六科。”</p>

“若六科空位,则无法监督六部。”</p>

“如此一来,考成法恐会沦为空谈。”</p>

“唉,朕何尝不知此理啊。”</p>

闻言,朱由校叹了口气。</p>

考成法,是一套对官员进行kpi考核,非常有效的制度。</p>

通俗的说,就是根据远近、事情的轻重缓急规定时间内完成。</p>

同时,还要形成两本文册,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p>

每月吏部考功司、文渊阁都要对所有的文册进行考察,每年都要派遣官员出京巡视。</p>

这套办法用下来的结果就是: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p>

说句实话,考成法若是无效,张太岳也不会让人骂了几百年,死后差点儿被开棺戮尸了。</p>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p>

“这十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难啊。”</p>

“陛前番曾三令五申,令六科、都察院官员谨守本职,不得越权行事。”</p>

“但每日,朕都能收到言无实事的奏章,指望这些人能将考成法执行起来,朕还不如指望天上能掉馅饼。”</p>

“陛下。”</p>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当即开口到。</p>

“考成法为六科、内阁定职,其若不行,依法罢之。”</p>

“若是罢之,何人可补?”</p>

听到周应秋的话,朱由校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等的就是你这句话。</p>

“大明天下贤官良吏众多,何忧无人可用?”</p>

闻言,周应秋当即就斩钉截铁的回答道。</p>

“李唐之时,韩退之有言,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p>

“我大明养士两百余载,岂无忠心体国之士。天下良才若知陛下有识人之能,用人之胆,强国之心,岂不殚精竭虑,以报陛下乎?”</p>

“得爱卿之言,胜得读书万卷啊。”</p>

听着周应秋的吹捧之语,朱由校哈哈大笑。</p>

这阉党狗头就是阉党狗头。</p>

拍起马屁来那是一套一套的。</p>

待到笑完,朱由校看向周应秋道。</p>

“考成法之事,就先行起来,让朕看看,谁能给罢了。”</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