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乡愿317(2/2)

作者:凉月凉了

天启皇帝第316章 乡愿317

按资分配。 “上好的田地荒废,作孽啊。”</p>

“好逸恶劳,让锦衣卫出动,直接夺了他们的田,朝廷雇人耕种。”</p>

“陛下。”</p>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叹了口气,颇为无奈。</p>

对于荒废田亩这事,毕自严也很反感,但还没反感道让人直接夺人家产的地步。</p>

皇帝严刑峻法,他不反对。</p>

毕竟任何时候,想要变法就免不了要流血。</p>

但你就算变法,也要遵守法律框架,而不是一顿乱杀。</p>

商鞅变法强秦,最终作法自毙。</p>

王莽新法改制,天下大乱。</p>

王安石鼎故革新,一地鸡毛。</p>

张居正变法强国,最终身死法灭。</p>

如何才能成功的变法,毕自严是有过思考。</p>

皇帝严刑峻法,是有利于新政的。</p>

但你拿着刀子这么对士绅豪右下手,反而不以利新政。</p>

“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p>

看着皇帝,毕自严说出了两个很陌生的名字。</p>

“龚遂,西汉名臣也。”</p>

“虞诩,东汉名臣也。”</p>

作为大明的进士,毕自严对于各路史书读的都很熟,当即给皇帝讲起了两人的事情。</p>

两个人能青史留名,主要的功劳都是平定叛乱,于国有功。</p>

而不同点在于,龚遂平贼用德,虞诩平贼用术。</p>

所谓的德,就是感化,用个人魅力。</p>

而所谓的术,就是招募了一百多的犯罪之人,前去加入叛军,鼓动叛军劫掠,然后自己提前设伏。同时又让裁缝给叛军做衣服的时候,在衣服上缝上红色标记,叛军如果上街,官府一抓一个准儿。</p>

这两个人,都很厉害,都是一时人杰。</p>

毕自严此时说这两人的意思很明白,要在这两人的方式中做出一个平衡。</p>

过右则愚,非良政,岂可委以重任。</p>

过左则戾,失宽仁,岂可长久施行。</p>

“陛下为天子至尊,天下百姓,俱是陛下臣民。”</p>

“治国之道,应以德为本、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p>

毕自严说的话,并不是出自儒家书籍,而是出于《庄子·天下》。</p>

以道德为根本,用仁慈来布施恩惠,用道义来分清事理,用礼义来规范行为,用音乐来调理性情。依照法规确定职份,遵从名分确立标准,反复比较求得验证,凭借考察作出决策,就象点数一二三四一样历历分别,各种官吏都以此相互就位。把各种职业固定下来,把农桑事务摆上重要位置,注意繁衍生息和蓄积储藏。</p>

毕自严的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国家政事,不光有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p>

治理国家的八个法门:德、仁、义、礼、乐、法、名、参、稽,缺一不可。</p>

“道理是好道理,但有的人就是不讲道理。”</p>

听着毕自严的讲述,朱由校思索了一会儿后,摇着头道。</p>

“《论语·阳货》篇有言:乡原,德之贼也。”</p>

“有的人啊,他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男娼女盗”</p>

“这种人,要如何处理呢?”</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