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第218章 教徒弟
牛奶的事儿还八字没一撇,沈圆圆还是要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马叔,你这个红枣糕其实很简单,就是红枣切碎了,跟面和红糖和在一起,等面发好上锅蒸熟就行。” 留给马东夏的红枣糕原材料和制作工序都不难。 红枣秋天上山就能找到不少,其次就是鸡蛋,老马家别的都可能缺,就是不会缺各种蛋。 至于其他的就更好办了,沈圆圆甚至给马东夏的白面面粉里掺了一些玉米面,以便降低成本。 这道点心最难的地方,可能就是发酵了。 没有酵母的古代,发酵只能用老面。 当发酵菌不再精确到克的时候,发酵的时间和用料的多少就只能靠经验来把握了。 沈圆圆把做法和材料给到马东夏,就让他自己去一边慢慢尝试。 马东夏拎着东西愁眉苦脸的挪到一边,徐凤霞拿着捶打好的大黄米黏团走过来问沈圆圆: “圆丫头,你看这大黄米捣成这样行不?” “徐奶奶,这样就可以了,然后您跟我过来。” 沈圆圆示意徐凤霞先站到自己身边看着,然后两只小手一阵翻飞,把过筛加糖之后的红豆馅均匀的涂抹到擀成一张大薄饼的大黄米上。 “这上面在撒点拌了汤粉的花生碎和芝麻粒会更好吃,不过我们来不及准备那么多种材料,今天也就不放了。” 沈圆圆说着话,手里也不停下,把抹好红豆馅的大黄米卷成条状,几刀下去把它切成小块。 “把它们放到炒熟的黄豆粉里滚两圈,你看上面都粘上了黄豆粉,像不像从黄泥塘里跑出来的驴?哈哈哈~” 沈圆圆笑嘻嘻的把盘子里做好的驴打滚递给徐凤霞一个,示意她亲口尝一尝。 “唔~好吃!唉啊娘啊,没想到这东西就这么抹一抹卷一卷在裹上一层黄豆面,这味道就立马不一样了啊!” 徐凤霞捏着手里咬了一半的黄澄澄软乎乎的黏面团子吃惊的道。 沈圆圆也捏了一块驴打滚吃,糯叽叽什么的,她最喜欢了~ “郑嫂子,马叔,你们也都过来尝尝。” 徐凤霞的驴打滚初战告捷,之后就是田二妮的白玉糕。 第一锅白玉糕出锅有些软塌,并没有达到沈圆圆预想中饱满q弹的效果。 好在经过改良调试之后,第二锅的情况就好很多了。 “咱们今天主要是试产品,之后我还会让我大伯给大家做一些模具出来。 像白玉糕和钵仔糕,都是需要放到小巧可爱一些的容器里面蒸制定型的。” 当然了,这些模具也都是要另外算价钱的。 总不能让沈大伯出白工吧? 李旭的钵仔糕也很快完成,只是蜜豆腌制的时间还不够,所以豆子的甜味不是很足,不过口感也很不错,起码这样淡淡的甜味吃起来不腻人。 “哦对了,你们可以在做一些少糖版的,有些年纪大些的老人家,或者男子,不喜吃太甜的食物,咱们也可以准备一些没那么甜的,供客人选择。” 现在倒是没几个人有糖尿病,不过为了增加产品受众,沈圆圆觉得还是多一手准备更好。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沈圆圆现在能想到的地方都跟几人说明白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出摊子的时候做的如何。 马东夏的红枣糕今日进展不是很顺利,一直没太掌握好发面的时间,不是发过头了就是糕体不够松软。 沈圆圆让他明天再来学一天,多练练总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今日做吃食的材料都是沈圆圆出的,做好的成品自然也是要留给沈圆圆家的。 沈圆圆挑了一些外形完好的每样包了一包,让几人带回家去给家人尝尝。 “咱们今天做的这几种点心我每款都包了点,你们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若是觉得好吃,你们自己就能在家做。” 四人今早就都签订好契约书了。 契书上写的明明白白,沈家教给他们的方子,自家吃用或者售卖都是可以的,只是不能转教给别人。 若有人想要加盟也来学做这门吃食的手艺,必须要经过沈清远一家的同意,重新签订契约方可。 不然则视为违约,是有巨额罚金的。 另外沈圆圆也不怕他们学会了手艺就出去自立门户,她答应给提供的原材料,能磨成粉的就绝对不留块。 白面粉里还会掺一定比例的其他面粉或糖粉。 就算他们之后弄明白都是什么材料做的,也无法轻易复刻出沈圆圆教他们做的这个味道。 再说了,这契约一签就是五年的,五年之后,即使几人不在老沈家买原材料了,沈圆圆她们赚了五年的银子,也尽够这方子的本钱了。 徐凤霞几人捧着小包袱,满心欢喜的离开,只剩沈大林一个人还窝在院子的角落里愁眉苦脸的画花样。 沈大林:原以为我这个最简单,却没成想实际是最难的。 委屈巴巴的沈大林,咬着沈圆圆给他拿的白玉糕,继续跟毛笔画死磕。 直到老沈家飘出晚食得炊烟,沈大林才揉着酸疼的手腕垂头耷眼的回家去。 沈大林才出门,就碰上了脚步匆匆往家赶的沈清远。 “大林,回家啊?在这吃一口再走呗!” “不了,三哥,我这就回去了,你快进屋吧,大娘他们都等你半晌了。” “行,那我先回去了,你回家路上仔细点脚下哈~” 沈清远跟沈大林打完招呼,就急忙往院子里走。 他着急去茅房! 这一路上,憋死他了! “闺女啊,闺女!快给你爹我打盆水来洗手! 这一天,可累死我了。” 沈圆圆殷勤的跑过来伺候老爹洗手换外衫: “爹,你真是辛苦了! 快,这有热乎水,你先洗洗手,然后在喝杯热水,咱马上就能开饭了。” 沈圆圆能不殷勤么,沈清远今儿为了给她找牛奶,天不亮就出门了,到了镇上找李天霸一合计,俩人直奔东城边上的牛行去打听有没有产奶期的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