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股市发家致富第383章 人均亏损四万元
晚上收盘之后,钱金打开涨停板选股程序,选出来的股票数量为零。 既然没有合适的涨停板股票,那就看超跌股。 再看跌幅榜,地产股和券商股赫然在列。 券商股虽然连续下跌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调整周期还远远不够。 各种股吧论坛里依旧充斥着抄底券商的言论,这意味着还没有见底。 这种大盘股被炒作一轮之后,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沉寂期,也许几个月之后,股民们再说起券商股,无不心灰意冷,骂其渣男的时候,那时才能抄底券商股。 并且券商多是大盘股,在底部盘整期间,波动率会非常低,甚至连做t的机会都没有。 地产股在未来两个月之内也不会出现板块行情,但地产股要优于券商股,因为地产股中存在大量的小盘股,这类股票波动率稍微大一点,可以做t赚钱。 钱金看看大龙地产的股价296元,京能置业443元。 嗯,很好,股价终于又跌了下来,但是还远远不够,估计再过一个月,大龙地产又可以回到270元以下,到时又能够开网格做波段了。 这种上涨了再跌下来,跌下来还能再重新涨起来的股票才是真正的好股票! 至于什么十年牛市、十倍牛股,咱也不稀罕,就算买了纳指etf,就算纳指走出十年牛市又何妨,有几人能够捂得住? 钱金又打开栖霞建设的日线图,股价已经跌至310元,虽然达到了条件单的买入价,但是用时太长,因此条件单已经作废。 钱金暂时也不准备买入栖霞建设,因为同样是跌到310元,但是时间不同,性质也完全不同。 9月8日涨停之后,如果股价短期内暴跌至310元,由于跌的快、跌的猛,股价很容易反弹。 而如今,磨磨蹭蹭十来天才跌下来,跌的缓慢,因此反弹的动能就弱,没有参与的价值。 然后随便看一下新闻,今日被股民骂出圈的是这样一则新闻:a股股民上半年人均赚39万。 有知名媒体这样报道说: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15点收盘,a股市场总市值达到9342万亿元,相比2022年底增加了854万亿元,增幅高达10!而股民的总数则是218亿,人均盈利为391万元。 不用说,这样的新闻自然被股民骂的狗血喷头。 因为这样的统计方法明显不准确。 首先,股民数量不可能有218亿,想想也知道,全国人口总共才14亿,其中,22岁以下的人口大约有三亿,这些人暂时没有收入来源,炒股的人数少之又少。 剩下的11亿人口当中,如果有两亿股民的话,就意味着五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在炒股,这明显不切实际,比例没有那么多。 钱金心想,这个两亿股民应该指的是券商开户数量。 许多股民都有三个账户,因此实际的炒股人数应该在六七千万,反正绝对没有两亿人。 当然,这还是次要的,这则新闻之所以被人骂上热搜,主要是因为他的盈利计算方法不对。 这家伙竟然把股票市值的增加当成了股民盈利,纯粹就是放屁。 照他这样的计算方法,所有的股票只要价格不涨不跌,市值没有变动,然后不断的发行新股,如此一来,市值不断增加,股民就可以不断赚钱,这不是扯蛋吗? 然后钱金自己计算了一下。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25日,a股总市值约为8025万亿,较6月底的8339万亿元,下滑了377,减少314万亿, 这三个月来,上市的新股数量不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华虹半导体,市值800亿,再加上其它上市的一些中小盘股票,新股新增市值大约是1000亿。 因此,股票总市值实际减少了324万亿,股民数量按照7000万计算,那么人均损失应该是46万元。 也就是说,自六月份以来,股民人均损失46万。 想想也是,如果人人都赚钱,怎么可能会有销户潮?新发基金怎么可能卖不出去?难道老百姓有钱不赚,变傻了不成? 钱金相信:作为权威媒体的财经记者肯定不是傻子,他们肯定知道以现在的股市行情,肯定是大部分人亏损,那为什么还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钱金心想:这位记者写这样的文章,估计是两个原因: 的人竟然能混到大的报社当记者,绝非股民之福啊! 这就是现实版的罗刹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