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情书第232章 他的十八岁
“我要回去一趟。” 徐墨白哑着声线开口,满脸愧疚。 那天下午,太阳很烈。 西沉的太阳,余晖洒在白色长廊。 少年低垂着浓密的眼睫,皮肤在光线的映衬下白得刺眼。 延伸进来的树枝和树叶遮挡住了大片的阳光,也投下了一片片斑驳的树影。 夕阳的光晕打在少年白皙的侧脸上,将他的眉眼轮廓映照得格外柔和。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风似乎也凝固起来。 “是请假回家那种吗?” 何苗在懒洋洋地笑,笑容干净明亮,仿若他头顶明晃滚烫的落日霞光。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笑,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或许是太过尴尬,想要以此来掩饰。 他的嘴唇微动,却没有说出任何话,只是沉默地看着她。 见徐墨白沉默,何苗脸上的笑容消失,一下子有些急了,“你这次要去多久?” 徐墨白没有回答,或许是不想说、或许是不敢开口,更或者问题的答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他心思几番沉浮的时候,何苗先他一步问出声。 “一个星期?” “一个月?” “一个学期?” 何苗越问越害怕,有些不愿意问下去。 徐墨白苦涩一笑,嗓音低哑:“我争取明年回来参加高考。” “高考?好久” 何苗下意识脱口而出,“高考高考还有两百多天。” 明明这么紧的时间里,她忽然觉得很久远。 心里很想哭,但仍然忍着。 “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何苗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有些说不上来的落寞。 “嗯。” 徐墨白静静地听着,浓密卷长的睫毛眨动了一下,细微的点了点头,轻声应着,“嗯。” “是非去不可吗?” 她掌心微缩,继而展开笑颜,语气带着乞求。 停顿少顷,他嗓音微沉,端视着实验室里的墙上的时钟,认真道:“嗯。” 闻言,她没有继续问下去。 她眸光微暗,眼底染上抹自嘲,了然开口:“这次你不是偷偷离开,而是主动找我了,也算有进步。” 她的眼瞳深邃无比,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问题。 她朝他微笑了一下,仿佛在传递着自己的积极情绪。 “可以不去吗?” 她忽然抱住他,声音有些紧张和害怕,“徐墨白我不想你去。” 她双手抱着他的腰,脸颊紧紧地贴靠着他的胸膛。 “你走了谁教我学习。” 何苗用着自己的方式试图挽留他,虽然不知道这对不对,但确实是出于她本心,她并不想他走,也不想让自己后悔。 “虽然你事先说了,但是我心里还是难过,她抱住他,可以不要走吗?我不想你离开。” 徐墨白感受到怀里人儿的害怕,他的眼神渐渐柔和了下来,似乎放松了心情。 他轻轻拍了拍何苗的肩膀,像在安抚,“好,我不走了。” “真的?” 闻言,何苗有些兴奋地抬起头来,“真的不走了吗?” “真的。” 他单手将她搂进怀里,顺手将她的碎发拢在耳后。 “不走也没关系吗?” 徐墨白似在犹豫,半晌后轻轻嗯了一声。 何苗正想高兴地去牵他的手,忽然看到他的表情像极了她回老家那天。 那天,她火急火燎赶回淮城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忽然又想起之前晚上的那通莫名其妙的电话 她抓着他衣襟的手指微微一动。 “徐墨白,你还是走吧,有事情就去做。” 她的手停在半空,随后有些尴尬地缩了回来。 “不,我不走。” 察觉到她的放手,徐墨白一下子慌了。 他速度很快,直接伸手捏住她的手腕,甚至有些用力。 见她挣扎,他急忙将人重新拢进怀里,语气坚决起来,“没事的,我不走也没关系。” “你走吧。” 回想起自己先前的经历,何苗将他往外推了推,“你不走肯定会后悔。” “我要是走了才是真正的后悔。” 徐墨白带着肯定开口,低沉的嗓音带着掩盖不去的害怕。 “要是你真的因为留下来而错过某些人和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那你呢?” “我就在这里啊,哪里都不会去。” 何苗忽然笑起来,一脸轻松,“你去了我可不会等你哦,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学习上,等你回来我可能早就把你甩在身后了。” “对不起,何苗。” “不用自责,不用愧疚。” 何苗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说完这段话,指甲嵌进掌心,神经末梢传来的疼痛支撑着意识。 “徐墨白,我们都朝前走吧。” 她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看着前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闻言,徐墨白松开她,指腹却还有几分留恋她隔着衣物传来的肌肤的触感和温度,在放开的时候,轻轻划过她的肩膀。 何苗受不了他的目光,主动转身。 “何苗,我会在高考前回来。” 她背对着他,看不见他的表情,但可以听见他话里的坚决。 她肩线显见地绷直了一瞬,想要离开的脚步一顿,久久不语。 “爱回不回。” 何苗的心情在此刻达到顶峰,来不及发泄,脚先动起来。 走到一半看到楼下停着一辆车,像是在等人。 心里忽然有了猜想。 今天之后就见不到徐墨白了 这么想着,她又开始往回跑,她其实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潇洒。 明明也才走了不到一分钟,等她再回到那里时,徐墨白已经不在那了。 “徐墨白。” “徐” “何苗。” 楼道拐角里走来一个人影。 “你你还没走呀。” 见到预想中的人,心里忽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庆幸。 “嗯。” “那现在是要走了吗?” 然而,高兴没多久,她忽然又意识到现实。 “是。” 现在的徐墨白似乎比先前冷静许多,似乎下定了决心,“何苗,再见!” “徐墨白,生日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