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震惊考古学家的“易寒”(1/1)

作者:浮生独爱

都市:得上古传承,开场即无敌第162章 震惊考古学家的“易寒”

大宋开宝九年,上巳节 西京洛阳 微风轻拂,天气微凉,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着洛阳街头熙攘的人群和繁华的景象。 大宋皇帝赵匡胤身着朴素的便衣,在侍卫的保护下,行走在洛阳城的街道,混杂在人群之中,默默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百姓们沉浸在上巳节的欢乐氛围中,纷纷涌上街头,他们身着鲜艳的衣裳,笑容灿烂地参与各种游戏和表演,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 看着一片翻腾的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庆祝节日的喜悦。 赵匡胤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自己终于算是结束了乱世,自大唐以来,中原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终于消停了!”赵匡胤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 如今,南方已经基本稳定,虽然伪汉的刘继元还占据着北方的太原等地,契丹人也在虎视眈眈,但这并不足以让赵匡胤担忧。 他坚信,只要自己能稳定好国内,未来必定能够北上收复太原,击败契丹,重现汉唐时期的辉煌。 赵匡胤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知道,要想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战略眼光。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洛阳,考察迁都之事,而洛阳就是他计划迁都的地方! 洛阳地处中原,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将都城建于此,既能保证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控制四方。 尽管东京汴梁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江南地区,粮食和物资供应充足。 但它地势平坦,缺乏天然屏障,容易受到外敌攻击。 而且,作为一个无险可守的都城,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防建设,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相比之下,洛阳有着独特的优势,更适合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只是晋王赵光义和众多大臣都反对迁都这让赵匡胤很是头疼,他们怎么就不为朕考虑一下呢! 此时,赵匡胤忽然注意到桥上站立着一名道士,当他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名道士的面容后,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赵匡胤立刻飞奔而出,身后的众侍卫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揣测道:“皇上为何突然奔跑离去?”他们急忙追赶上去。 赵匡胤满怀欣喜地奔跑到那名道士身旁,定睛一看,原来这个道士竟然就是易寒。 而易寒似乎早已料到赵匡胤会在此刻现身于此地。 他面带微笑地向赵匡胤问候道:“赵官家,我们又见面了!” 那群匆忙赶来的侍卫们一头雾水,迅速将易寒包围起来,毕竟无论如何,首要任务便是保障皇帝的安全! “休得无礼,统统给我退下!”赵匡胤大声呵斥道。 “遵命,陛下!”众侍卫齐声应和。 赵匡胤兴奋地握住易寒的双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易道长,朕一直四处找寻您的踪迹,如今终于得以重逢!道长果真并非凡人呐!” 赵匡胤凝视着易寒,左右打量,心中暗自感叹。 自从上次与易道长会面至今已近三十载,但眼前的道长仍旧如当初初遇时那般年轻,岁月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真乃神人也! 赵匡胤带着易寒回到了洛阳行宫,同时他偷偷吩咐众人,定要将行宫四处把守严密,可不能让易寒跑了! 很快,侍女就把美酒佳肴端了上来,赵匡胤屏退左右,爽朗地笑道:“今日定要与道长痛饮三百杯!” 易寒微微一笑,举起酒杯,与赵匡胤一同畅饮。 赵匡胤还是如事。 这位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使得这次考古发现备受关注。 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墓主人墓室中的精美壁画。 尽管已经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但这幅壁画依然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当年的风貌。 其中一幅壁画所描绘的画面让所有考古人员都为之震撼:宋太祖赵匡胤与一位道人相对而坐,共同饮酒作乐,整个场景生动逼真,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根据壁画上的描述,这位道人名叫易寒,是一位通晓天机的高人,他曾经为赵匡胤提供过重要的建议和指引。 其中一名年轻的考古专家专注地凝视着壁画上的道人,心中涌起疑惑,因为这位壁画上的道人的名字竟然也叫做易寒。 这个名字在正史上的记载中几乎没有,但是这个年轻的考古专家却知道这个名字。 因为她的导师曾经参与过长安城大明宫的考古发掘,她在整理导师的研究资料时,曾在导师写的一篇论文里见过这个名字。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吗?是巧合吗? 她赶紧给导师打去了电话!将这里的考古发现告诉了导师。 导师听了之后,也是大惊,当年他在大明宫遗址也是发现了一幅道人的壁画,这位道人的名字也是叫易寒。 具体来历不明,只是壁画里将这位名叫易寒的道人称为谪仙人! 挂断电话后,他立刻拨打了另一个号码,那是他的老同学。 之所以联系他,是因为“易寒”这个名字并非只在大唐出现过。 这位老同学是先秦历史方面的专家,曾参与过兵马俑的发掘工作。 事实上,“易寒”这个名字最早正是在秦始皇陵的发掘过程中浮出水面的。 电话很快被拨通,他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老何,告诉你一件事,河北一座宋墓里,“易寒”又出现了!” 电话那头传来惊讶的声音:“你说什么?” “快告诉我具体位置,我马上赶过来!” …… 放下手机,何教授心中震惊不已,不禁陷入沉思。 当初知道“易寒”的时候,他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认为“易寒”不过是秦朝的一名方士罢了。 然而,在与同学们的聚会上,却意外发现“易寒”居然也出现在了唐初。 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啊!秦朝和唐朝再到北宋,这之间可是有着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啊! 在这样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道人?而且描述的形象竟然如此相似?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惊讶呢? 如果他们真的是同一个人的话,那岂不是说这个人已经活了一千多岁? 难道他是传说中的神仙不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