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1/1)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145章 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 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 国号大明, 建元洪武, 册立马氏为皇后。” \"马秀英当上皇后后, 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富贵迷失双眼, 而是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她屡屡劝说朱元璋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在马秀英的劝说下,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将得以死里逃生。” “众所周知,老朱杀性极重。 在他当上皇帝后, 对曾经并肩作战、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们,施以了极其冷酷的清洗。 其中,骇人听闻的三大案件, 莫过于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学士宋濂因长孙涉嫌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被判处腰斩极刑。 宋濂是一代学问大家,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曾参与修订《元史》,与刘基并誉为‘一代文宗’。 可悲的是, 这位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文学泰斗, 在晚年竟遭遇如此飞来横祸,不得善终, 实在是可怜至极。” “为了了营救宋濂,太子朱标和马秀英使尽浑身解数。 但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丝毫不讲情面。 马秀英在万般无奈之下,心生一计。 当晚用膳时分,朱元璋地发现桌上摆满了素食,既无酒也无肉。 他疑惑地向马秀英询问原因。 马秀英眼中噙着泪水说道: ‘寻常百姓家请个老师,尚且终身奉行尊师之道,何况我们帝王之家呢? 若宋濂因此被杀,我的良心再难安定,因此要吃素食为他祈福。’ 朱元璋听闻此言,内心深感触动。 经过慎重考虑后, 他最终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将其流放到茂州安度晚年。\" 朱元璋的世界里。 看到历史上自己的凶险处境后,宋濂满脸苍白。 努力平复心中的惊惶后, 宋濂朝着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分别躬身行了一礼。 他在替历史上那个自己, 向马皇后和朱标的仁义道谢,向朱元璋的网开一面道谢。 苏治继续解说, \"除了宋濂之外, 首富沈万三也因马秀英的出手相救,而得以逃过一劫。 明朝刚建都集庆时, 沈万三为了向朱元璋示好, 于是主动组织浙江、江苏的大户人家纳税献金, 以支持新王朝的日常运转。 修筑南京城的时候,沈万三更是慷慨解,自己一人就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筑城经费。” “在这两项举措都得到朱元璋的嘉许后, 沈万三又想出了第三招:给军队发饷。 这一举动却,却触犯了老朱的禁忌。 皇帝的军队,哪里是平民百姓有资格发饷的? ‘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将沈万三处死。 马秀英再次劝说道: ‘一个普通百姓竟然富可敌国,这对他自己而言并非幸事。 天道有常,自然会对其进行平衡。 陛下何必亲自下令处斩呢?’ 在马秀英的力劝下,沈万三得以逃过死罪,被流放到了云南,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除了和朱元璋有共患难的情分, 又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外, 马秀英的清醒通透也是她能够善始善终的原因所在。 马秀英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 她对待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 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慈爱。 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都成长得十分出色。” “对朱元璋,马秀英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她坚持亲自为丈夫打理一日三餐, 不求奢华的山珍海味, 只追求简单质朴的家常便饭, 将帝王之家的生活,过得如同普通人家一般温馨。” “对待自己的族人, 尽管朱元璋多次提出要为她的族人分封官爵, 但她每次都坚决拒绝, 不愿引发外戚干政的风波, 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和顾全大局的智慧。”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年仅五十岁的马皇后生了重病,但她却拒绝让医生诊治。 朱元璋痛苦不安,命令各地为皇后祈福。 马秀英却说:'人的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又有什么用呢? 你让太医给我看病,但医生能让人长生不死吗? 如果治不好,你是不是还要治他们的罪啊? 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弥留之际,马秀英留下一句: ‘希望陛下求贤纳谏,子孙皆贤能,让百姓有所依靠。’ 然后就合上了双眼, 结束了她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看到马皇后离去时的苍白面容, 虽然早就从盘点视频里知晓了这件事, 但老朱双手,还是止不住的颤抖。 然而苏治还在继续讲解,还在继续给老朱伤口上递刀, “有人说,朱元璋与马皇后爱的深沉。 可在我看来,他们之间又岂止是爱,更可能是一种深深的依赖。 朱元璋, 一个幼年全家差不多死绝的穷鬼, 做过和尚, 要过饭, 所谓人情冷暖对他来说,大概早就已经没感觉了。 年轻时加入义军, 居然走了狗屎运,被一军主帅看中,还下嫁义女。 他入狱了, 主帅女儿来看他, 带给他的大饼藏在胸口,至胸口烫伤,只为给他吃口热的。” “后来, 他成功了, 登九五至尊,建万世之功。 他坐上了最高的位置, 拥有了无可匹敌的权力, 掌握着大明所有人的生死。 他完成了自唐亡以来, 华夏第一功业, 煌煌功业,彪炳史册。” “他拥有了一切, 但对他来讲, 马皇后才是他的家,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 他不只是爱马皇后,他更依赖她。 当她死后, 朱元璋便再次变回了皇觉寺中的那个穷和尚, 无依无靠, 孤家寡人, 冰冷麻木。 所谓‘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时候,恐怕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谦词了。” “马皇后,是朱元璋最后的天真无邪。 朱元璋,只是她的朱重八。 她走了,他的心也冷了。 儿子朱标再一死, 他就真的疯了……” 看到这儿,马皇后和朱标的眼睛,已经红了。 老朱更是已经鼻涕眼泪糊了一脸。 苏治的话,是真的说到他心坎儿里去了。 妹子走了,他活着的意义就去了大半。 倾注毕生心血的大儿子再一走, 他就只是一个带着传承执念的躯壳罢了。 不过现在好了, 苏治的奖励,已经完全改变了朱元璋的历史人生轨迹。 马皇后的奖励,自然也值得期待! 最后,苏治总结道, \"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 她是朱元璋的忠实伴侣, 是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得力助手, 是母仪天下的尊贵皇后, 更是直言不讳的谏臣。 她在逆境时能够不卑不亢,杀伐决断,淡然看待厄运; 顺境时能够不骄不躁,自律自省,不因权势和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平民本色。 这样的品性,历史上实属罕见。 朱元璋评价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马秀英死后, 朱元璋失声痛哭,从此没有再立过皇后。 有马秀英这样一位皇后, 是朱元璋的幸运,也是明朝的幸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