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穿书,妙玉扶黛玉做女皇第101章 探春一何叹
话说探春和赵姨娘争辩, 李纨在一旁劝解, 怎奈赵姨娘只是混说 把个探春气得,就哭了起来,说出了不该说得气话来。那赵姨娘新死了兄弟,叫自己生的女儿又这样待她,正要爬泼大闹一场场,忽听有人说: “二奶奶打发平姑娘, 说话来了。” 赵姨娘听说, 方把口止住。 只见平儿进来, 赵姨娘忙赔笑让座, 又忙问: “你奶奶好些? 我正要瞧去, 就只没得空儿。” 李纨见平儿进来,因问他来做什么。平儿笑道:“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 探春早已拭去泪痕, 忙说道: “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你告诉他,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来,爱怎么添了去。” 平儿一来时 已明白了对半, 今听这一番话, 越发会意, 见探春有怒色, 便不敢以往日 喜乐之时相待, 只一边垂手默侍。 时值宝钗也从上房中来,探春等忙起身让座。未及开言,又有一个媳妇进来回事。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 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那媳妇便回道: “回奶奶姑娘, 家学里支环爷 和兰哥儿的一年公费。” 平儿先道:“你忙什么!你睁着眼看见姑娘洗脸,你不出去伺候着,先说话来。二奶奶跟前你也这么没眼色来着?姑娘虽然恩宽,我去回了二奶奶,只说你们眼里都没姑娘,你们都吃了亏,可别怨我。” 唬的那个媳妇忙赔笑道: “我粗心了。” 一面说, 一面忙退出去。 探春一面匀脸,一面向平儿冷笑道:“你迟了一步,还有可笑的: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幸亏我们问他,他竟有脸说忘了。我说他回你主子事也忘了再找去?我料着你那主子未必有耐性儿等他去找。” 平儿忙笑道:“他有这一次,管包腿上的筋早折了两根。姑娘别信他们。那是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个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 说着,又向门外说道:“你们只管撒野,等奶奶大安了,咱们再说。”门外的众媳妇都笑道:“姑娘,你是个最明白的人,俗语说,‘一人作罪一人当’,我们并不敢欺蔽小姐。如今小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 娇客, 是说女子早晚是要嫁人 在娘家是客 自然娇贵些。 得罪了娇客, 娇客要是闹起来, 可不比少爷差。 平儿冷笑道: “你们明白就好了。” 又赔笑向探春道: “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 话未说完, 宝钗李纨皆笑道: “好丫头,真怨不得凤丫头偏疼他!本来无可添减的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不辜负你这话。” 探春笑道: “我一肚子气, 没人煞性子, 正要拿他奶奶出气去, 偏他碰了来, 说了这些话, 叫我也没了主意了。” 一面说,一面叫进方才那媳妇来问:“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那一项用的?”那媳妇便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平儿笑道:“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 那个媳妇只得答应着去了。 就有大观园中媳妇 捧了饭盒来。 待书、素云早已抬过一张小饭桌来,平儿也忙着上菜。探春笑道:“你说完了话干你的去罢,在这里忙什么。”平儿笑道:“我原没事的。二奶奶打发了我来,一则说话,二则恐这里人不方便,原是叫我帮着妹妹们服侍奶奶姑娘的。” 探春因问: “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 探春听说,便高声说道: “你别混支使人! 那都是办大事的 管家娘子们, 你们支使他, 要饭要茶的, 连个高低都不知道! 平儿这里站着, 你叫叫去。” 这话说得, 合贾府也没个 敢答应的! 只平儿自己, 忙答应了一声出来。 那些媳妇们 都忙悄悄的拉住笑道: “那里用姑娘去叫, 我们已有人叫去了。” 行文至此,脂砚斋也感叹做点事真难!以探春这样的身份,有贾母、王夫人加持,有李纨、宝钗协助,还受到内外欺侮,何况是那些一无所有,却想要做一番事业的穷困之徒。 不说平儿如何教训那些不开眼的下人。单说这黛玉,近因身体不适,就叫了王太医诊视。王太医也非第一次,自然不用多说。诊视完毕,宝玉陪着出去,王太医却犯了难。因这黛玉脉息孱弱,竟似有若无般难以把握。就对宝玉说道:“二爷最知黛玉,在下把其脉息,竟不能按住。似有不期之像。想林姑娘才有多大,这话也只二爷明白罢了!” 宝玉闻听此言, 却似没听到一般。 只顾向前走去。 突然又转过身, 满眼含泪, 只拱手向王太医说道: “我的性命, 都在她身上, 好歹治好她, 也就是救我了。” 王太医拱手还礼,心知难办,也知命在天数,自己无非是尽力而为罢了。 要知后事如何, 且听妙玉师父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