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穿书,妙玉扶黛玉做女皇第126章 宁府起悲声
话说上回怡红院夜宴,屋里人又给宝玉过了一遍生日。并请了黛玉,宝钗,探春,香菱、李氏等来。一直热闹到子时初刻才罢。第二天一早起来,都觉惭愧惭愧得很! 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 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 压着一张纸,因说道: “你们这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 袭人、晴雯等忙问: “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 宝玉指道: “砚台下是什么? 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 ”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 却是一张字帖儿, 递与宝玉看时, 原来是一张粉笺子, 上面写着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宝玉看毕, 直跳了起来,忙问: “这是谁接了来的? 也不告诉。” 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 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 来的帖子,忙一齐问: “昨儿谁接下了一个帖子?” 四儿忙飞跑进来,笑说: “昨儿妙玉并没亲来, 只打发个妈妈送来。 我就搁在那里, 谁知一顿酒就忘了。” 众人听了,道: “我当谁的, 这样大惊小怪, 这也不值的。” 宝玉忙命: “快拿纸来。” 当时拿了纸, 研了墨, 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 自己竟不知回帖上 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 只管提笔出神, 半天仍没主意。 因又想: “若问宝钗去, 他必又批评怪诞, 不如问黛玉去。” 想罢,袖了帖儿,径来寻黛玉。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宝玉忙问: “姐姐那里去?” 岫烟笑道: “我找妙玉说话。” 宝玉听了诧异,说道: “他为人孤癖, 不合时宜, 万人不入他目。 原来他推重姐姐, 竟知姐姐 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 岫烟笑道: “他也未必真心重我, 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 只一墙之隔。 他在蟠香寺修炼, 我家原寒素, 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 住了十年, 无事到他庙里去做伴。 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 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 又有半师之分。 因我们投亲去了, 闻得他因不合时宜, 权势不容, 竟投到这里来。 如今又天缘凑合, 我们得遇, 旧情竟未易。 承他青目, 更胜当日。” 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 “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 说着,便将拜帖取与岫烟看。 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宝玉听说,忙笑道: “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缘故。他常说: ‘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 只有两句好, 说道: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 故又或称为‘畸人’。 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 你就还他个‘世人’。 畸人者, 他自称是畸零之人, 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 他便喜了。 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 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 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 便合了他的心了。” 宝玉听了, 如醍醐灌顶, 哎哟了一声, 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 岫烟听了,便自往栊翠庵来。 宝玉回房写了帖子,上面只写“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字,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纂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做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 “芳官之名不好, 竟改了男名才别致。” 因又改作“雄奴”。 芳官十分称心,又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我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 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 芳官笑道:“我说你是无才的。咱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况且人人说我打联垂好看,你想这话可妙?” 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这却很好。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马便捷。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 ‘雄奴’二音, 又与匈奴相通, 都是犬戎名姓。 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 晋唐诸朝, 深受其害。 幸得咱们有福, 生在当今之世, 大舜之正裔, 圣虞之功德仁孝, 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 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尽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宝玉笑道:“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 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 芳官听了有理, 二人自为妥贴甚宜。 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皆不堪大用。 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 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 那葵官本是常刮剔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李纨、探春见了也爱,便将宝琴的豆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短袄红鞋,只差了涂脸,便俨是戏上的一个琴童。 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做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 豆官身量年纪皆极小, 又极鬼灵, 故曰豆官。 园中人也唤他做“阿豆”的, 也有唤作“炒豆子”的。 闲言少述,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玩笑,命女先儿击鼓。平儿采了一枝芍药,大家约二十来人传花为令,热闹了一回。因人回说:“甄家有两个女人送东西来了。”探春和李纨、尤氏三人出去议事厅相见,这里众人且出来散一散。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玩耍,宝玉便说: “你两个上去,让我送。”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宝玉忙笑说:“好姐姐们别玩了,没的叫人跟着你们学着骂他。”偕鸳又说:“笑软了,怎么打呢。掉下来栽出你的黄子来。”佩凤便赶着他打。 正玩笑不绝, 忽见东府中几个人 慌慌张张跑来说: “老爷宾天了。” 众人听了, 唬了一大跳, 忙都说: “好好的并无疾病, 怎么就没了?” 家下人说: “老爷天天修炼, 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 尤氏一闻此言,又见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未免忙了。只得忙卸了妆饰,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一面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 “系玄教中吞金服砂, 烧胀而殁。” 众道士慌的回说: “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 丹砂吃坏事, 小道们也曾劝说。 功行未到且服不得, 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 便升仙了。 这恐是虔心得道, 已出苦海, 脱去皮囊, 自了去也。” 尤氏也不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荣府中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姐妹,宝玉不识事体,只得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贾?、贾珖、贾珩、贾璎、贾菖、贾菱等各有执事。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 且说贾珍闻了此信,急忙告假。礼部因贾珍并贾蓉是有职之员,而且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且更隆重功臣之裔,一见此本,便诏问贾敬何职。礼部代奏:“系进士出身, 祖职已荫其子贾珍。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贾珍父子星夜驰回,半路中又见贾?、贾珖二人领家丁飞骑而来,看见贾珍,一齐滚鞍下马请安。贾珍忙问:“做什么?”贾回说:“嫂子恐哥哥和侄儿来了,老太太路上无人,叫我们两个来护送老太太的。” 贾珍听了,赞称不绝,又问家中如何料理。贾等便将如何拿了道士,如何挪至家庙,怕家内无人接了亲家母和两个姨娘在上房住着。 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一笑。 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一日到了都门,先奔入铁槛寺。 那天已是四更天气, 坐更的闻知, 忙喝起众人来。 贾珍下了马,和贾蓉放声大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至棺前稽颡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尤氏等都一齐见过。 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俯伏,无奈自要理事,竟不能目不视物,耳不闻声,少不得减些悲戚,好指挥众人。因将恩旨备述与众亲友听了,一面先打发贾蓉家中料理停灵之事。 贾蓉得不得一声儿,先骑马飞来至家,忙命前厅收桌椅,下槅扇,挂孝幔子,门前起鼓手棚牌楼等事,又忙着进来看外祖母两个姨娘。原来尤老安人年高喜睡,常歪着,他二姨娘、三姨娘都和丫头们做活计,他来了都道烦恼。 贾蓉且嘻嘻的望他二姨娘笑说:“二姨娘,你又来了,我们父亲正想你呢。” 尤二姐便红了脸,骂道: “蓉小子,我过两日不骂你几句,你就过不得了。越发连个体统都没了。还亏你是大家公子哥儿,每日念书学礼的,越发连那小家子瓢坎的也跟不上。” 说着顺手拿起一个熨斗来,搂头就打,吓的贾蓉抱着头滚到怀里告饶。 尤三姐便上来撕嘴,又说:“等姐姐来家,咱们告诉他。” 贾蓉忙笑着跪在炕上求饶,他两个又笑了。贾蓉又和二姨抢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脸。贾蓉用舌头都 舔着吃了。众丫头看不过,都笑说:“热孝在身上,老娘才睡了觉,他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 贾蓉撇下他姨娘,便抱着丫头们亲嘴:“我的心肝,你说的是,咱们谗他两个。” 丫头们忙推他,恨的骂:“短命鬼儿,你一般有老婆丫头,只和我们闹,知道的说是玩,不知道的人,再遇见那脏心烂肺的爱多管闲事嚼舌头的人,吵嚷的那府里谁不知道,谁不背地里嚼舌说咱们这边乱账。” 贾蓉笑道:“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叔还想他的账。那一件瞒了我!” 贾蓉只管信口开河胡言乱道之间,只见他老娘醒了,请安问好,又说: “难为老祖宗劳心,又难为两位姨娘受委屈,我们爷儿们感戴不尽。惟有等事完了,我们合家大小,登门去磕头。” 尤老人点头道:“我的儿,倒是你们会说话。亲戚们原是该的。” 又问:“你父亲好?几时得了信赶到的?” 贾蓉笑道:“才刚赶到的,先打发我瞧你老人家来了。好歹求你老人家事完了再去。” 说着,又和他二姨挤眼,那尤二姐便悄悄咬牙含笑骂:“很会嚼舌头的猴儿崽子,留下我们给你爹做娘不成!”贾蓉又戏他老娘道:“ 放心罢,我父亲每日为两位姨娘操心,要寻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又年青又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这几年总没拣得,可巧前日路上才相准了一个。” 尤老只当真话,忙问是谁家的,二姐妹丢了活计,一头笑,一头赶着打,说:“ 妈别信这雷打的。” 连丫头们都说:“天老爷有眼,仔细雷要紧!” 又值人来回话: “事已完了, 请哥儿出去看了, 回爷的话去。” 那贾蓉方笑嘻嘻的去了。 话说贾蓉见家中诸事已妥,连忙赶至寺中,回明贾珍。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 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 宝玉亦每日在宁府穿孝,至晚人散,方回园里。 凤姐身体未愈,虽不能时常在此,或遇开坛诵经亲友上祭之日,亦扎挣过来,相帮尤氏料理。 女人惜春却始终没有露面。 那后山上的妙玉,自然知道为什么。 说不尽的无奈, 不止是惜春, 还有逝去的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