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第192章192
因为所有村民都一致的认为,蒙家那么大一块地,引水灌溉都困难,怎么可能就把牛赶下地耕作了!</p>
杏花村外蒙家那块地的田埂边来了一群人,这群人都是杏花村的村民。</p>
“不可能啊!怎么一夜之间这么大一块地就灌溉上了呢?”</p>
“看傻了吧,你先前还取笑人家呢,没想到反而是他蒙家的牛先下地了!”</p>
“唉…我说他们家买那么多牛干啥!搞得现在牛价一天比一天高,昨天一头牛已经涨到十二贯钱了,还是一头灜牛,明天再涨就买不起牛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p>
“人家这么大块地,不得要多买些牛回来耕,这也怨不得人家,只能怪自己下手太慢没有早点去买牛!”</p>
“哎哟我去,这么大一块地,他蒙家买几只牛都能导致牛价上涨,照他们家这样买买买下去,该不会把青苗也都买光了吧!”</p>
这句话如同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水潭中,顿时激起一阵浪花,聚在一起说三道四的人群马上就散开了,</p>
“快快快,赶紧赶到东平府户曹的田农司去,只怕迟了连青苗都没得买了!”</p>
王安石时期推行的青苗法此时早就已经被废止了,</p>
原本是利民的青苗放贷法在层层变相的操作下成了坑民的变法,最终断送了王安石的政治生涯。</p>
崇宁年间的青苗法反而更加贴近耕农的实际情况,</p>
每家每户依据田契登记的田亩数来购买青苗,多了少了都是不允许的!</p>
户曹的田农司有劝农的职责,少买了青苗你必须想办法补齐,你一家多买了别家那就少了肯定也是不行。</p>
蒙放亏就亏在田契上是一千五百亩土地,实际是两千四百亩,实际可耕作面积是一千八百亩…</p>
多出来的这三百亩可耕土地的青苗,不在田农司的核算之内,原本是不会配给蒙家的!</p>
但是那天一起与曹公陈达远去含香院喝花酒时,蒙放就这三百亩青苗和他谈妥了,</p>
买青苗时按一千五百亩土地的青苗配给,另外再给予五百亩青苗的苗黄补偿,</p>
因为田契上登记的是薄田,青苗不容易活…</p>
这就顺理成章了!</p>
所以蒙家田庄额外多得了五百亩的青苗。</p>
两千亩的青苗款蒙放一次性付清的眉头都不带皱一下,</p>
反正都是复制的钱…</p>
等杏花村的村民赶到东平府户曹田农司里面的时候,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蒙枝桂蒙自芳两个人指挥着家丁往牛车上搬运青苗,</p>
蒙枝桂一脸坏笑,</p>
“今天田农司里的青苗都是我们蒙家的!”</p>
蒙自芳满脸都是牙,</p>
“明天的青苗也是我们蒙家的!”</p>
一个家丁累的气喘吁吁的走过,</p>
“后天的青苗还是我们蒙家的,你们得等等了…”</p>
来到田农司里的杏花村村民,还有从其他村子里赶来的村民,都一起集体打摆子,</p>
特么的春耕就在这几天,还能在等等?我等个毛线啊!</p>
怎么感觉这个蒙放比以前的蒙家诚还要坏呢!</p>
可是偏偏你又挑不出他什么毛病出来…</p>
这才是最气人的!</p>
蒙放并不在田农司,所以他是看不到田农司里发生的这一幕的。</p>
他这个少主人,少东家,做好关键的规划就够了,余下的事情就交给手底下人去做就好了。</p>
这就是劳心与劳力的区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