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第199章199
于是指着他向刘公公问道: “此人是何方神圣?老夫医术得自岱岳宗紫阳派真传,江湖行走悬壶济世半生,从无人敢对老夫有过质疑。”</p>
刘公公见胡太医生气,生怕得罪了神医,马上对蒙放呵斥到:</p>
“休的放肆!”</p>
大抵在宋朝这个时代,是没有人愿意去得罪医生的。</p>
医生的社会地位,在普通人心目中,就如神明一般不可冒犯。</p>
刘公公对胡太医拱手说道:</p>
“这位小郎是东江书院的学生,租凭了我家后院居住!不过他也略懂一些医术。”</p>
“一个书院的学生,还懂一点医术?那你就说说,老夫的药方哪里不对症了?”</p>
没想到胡太医反而不依不饶了起来。</p>
有人质疑自己的权威,心里面肯定是生了芥蒂的,胡太医此时就是这个心态。</p>
这就是在考教自己了。</p>
蒙放心道这是把我看扁了啊,我可是正牌科班出身的医生,</p>
蒙放心想如果不把事情讲清楚,真要给葛翠屏喝了胡太医开的药,只怕病情还会加重。</p>
这时候反正左右无事,你要考教就考教吧,</p>
蒙放就不信一个后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医理上就会输给你这么一个白胡子老头。</p>
不过蒙放还是客客气气的说道:</p>
“葛翠屏的病因,是因伤寒引起的烧热不退,并肺部气管炎症,</p>
初春的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气温变化幅度大,也是伤寒多发季节。</p>
葛翠屏的病是寒热错杂症,她的脉象浮而紧,乃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症候,</p>
这种症候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疼痛,舌苔发黄,口气酸臭,</p>
胡医生,这就是我的诊断。”</p>
胡医生听完久久沉默不语,蒙放所说的症状正是葛翠屏身上的,一点不差。</p>
但是怎么可能?</p>
这个少年郎根本就没有靠近过这个宫女的床铺,他甚至连碰都没碰过这个宫女!</p>
不施展中医的望闻问切,他是怎么诊断出这个宫女病情的?</p>
胡太医呵斥道:</p>
“满嘴胡言!你根本就没给她诊过脉,又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p>
蒙放颔首一笑:</p>
“望闻问切,未必一定要诊脉,医理精深者,单凭望和闻两个字,就能给人诊断!”</p>
胡太医深知蒙放所言非假,这是中医医术的最高境界了,</p>
但是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有这么炉火纯青的医术嘛?</p>
打死胡太医都是不相信的!</p>
只听蒙放继续说道:</p>
“胡医生开的药,乃是针对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的症状,与葛翠屏过寒伤中的病症不符。”</p>
一种病两种判断,这就是在侵犯胡太医的权威了!</p>
胡太医胸膛猛烈起伏着,明显的可以看出他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p>
年轻太监悄悄拉了拉蒙放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p>
刘公公也出言呵斥道:</p>
“蒙放,不得无礼!”</p>
相对年纪轻轻的蒙放,刘公公似乎更倾向相信胡太医,毕竟人家的年纪摆在那儿。</p>
老中医老中医,看中医就是老的吃香。</p>
刘公公与年轻太监不知道的是,蒙放刚才反驳的,却正好是胡太医对葛翠屏病症的诊断。</p>
此时胡太医心里面就像掀起了滔天巨浪一般,充满了无比的震撼。</p>
瞧这个少年郎年纪不过十六开外,他怎么可能紧紧凭着一张药方就能精确的看出自己对一个病人的诊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