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第227章227
曹娉婷把手里一件东西塞给蒙放,扭身就朝馆舍里面跑去。</p>
蒙放把手里的东西拿起来一看,居然是个香囊,女人身上才用的香囊。</p>
打开香囊里面,有一颗香丸,一条绣花的汗巾,一束用红线细心扎起来的乌黑的秀发。</p>
这是…曹娉婷的定情信物啊!</p>
蒙放心中感觉一阵温馨,又感觉自己无福消受,不露声色的把香囊收进了随身空间里,转身朝书院山门走去。</p>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p>
离开书院山门后,蒙放就施展百里神行的轻功一路朝东平府城疾驰而去,回到城里时分还早。</p>
来到东平府城市中心城隍庙门口的时候,就看见告示栏下面站满了人,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情绪激昂的样子。</p>
蒙放挤上前去一看,只见告示栏上粘贴的告示内容大意是:</p>
最近东平府城内外开始流行时疫,承大宋官家开恩,东平府衙门决定在城中同医馆里面,由官府出面熬制药汁,给所有感觉烧热不退肺喘咳痰症状的人免费喝,</p>
同时还严正警告东平府城里的大小医馆,药铺,不得以时疫发作趁机抬高药价和诊金,如有发现者按律处置,并接受百姓的举报!</p>
没想到知府曾孝序的执行力蛮快的,昨天刚从蒙放那拿到药方,今天就开始安排同医馆熬制药汁了!</p>
“太好了这是!我家婆娘前几日就开始高烧不退,咳嗽起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可是又看不起病,只能一直拖着,现在同医馆可以免费喝药治疗,那就是有救了!”</p>
“曾知府真是青天大老爷啊!”</p>
“这才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嘛!”</p>
曾孝序此举甚的民心,东平府里的百姓们,都对他感恩戴德。</p>
这种救济的事情,也只有官府才能正大光明的做,名正言顺的做,</p>
而且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曾孝序还得写一份奏折向朝廷说明做这件事情的缘由,</p>
大宋官家的恩威,就连身为知府的曾孝序也不敢擅自逾越!</p>
与此同时,东平府城内外的豪商巨贾乡绅大户都收到了知府衙门的请帖,请他们到衙门里一叙!</p>
这张请帖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这还用说嘛,撸羊毛割韭菜的时机又到了!</p>
官府的请帖,连鸿门宴都没得吃,一个个站在公堂上,没地方站了就站到台阶下面去,</p>
曾孝序现身出来把现在东平府时疫流行的情况做了一个说明,末尾总结道:</p>
时疫艰难,望大家共渡时艰!有能力的多捐一点,能力不够的也努力捐一些出来。</p>
话说完曾孝序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苦了户曹的曹公陈达远出来收拾这个摊子!</p>
这些大户商贾每个人认捐了银两才能放你走,</p>
跑是跑不掉的,四周围都是衙役捕快虎视眈眈看着他们,</p>
卖惨哭穷也是没有用的,</p>
户曹陈达远把桌子都拍下去了,</p>
“别跟官府这装孙子,爷眼里只认钱!平日里你们喝花酒百两百两的银子花出去眉头都不皱一下的,这会喊没钱了!没有钱捐不起的,每人三十大板伺候!”</p>
三十大板打下去,骨头都能露出来,就当做是花钱消灾吧!</p>
曾孝序把陈达远抬出来收拾这摊子算是找对人了,</p>
陈达远本身是户曹的曹公,这些商贾谁谁谁家业大小家产多少户曹里面都有一本账记着呢,要不然每个月咋跟他们收税么是吧,</p>
这些人的财力如何,在陈达远心里就跟明镜似的,还想着侥幸少捐漏捐那是不可能的。</p>
总之从陈达远手底下过就没有一个幸免的。</p>
捐了钱的商贾们从衙门里出来一个个哭天抢地捶胸顿足,然后他们就看见了正站在告示栏下面看告示的蒙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