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地的野百合第89章 中西美食鉴赏活动91
灯火阑珊影视传媒大陆公司受省宣传部委托主办关于《中西美食比赛鉴赏》的活动,主旨要有浓厚中国和西方美食文化的熏陶,要求有大陆和国外两个赛场同时进行连线沟通交流,首先要做市场调研、美食内容、项目策划都要严格审核过关,才能进行活动比赛。下面几章节主要描述美食内容的选用,内容新颖等。</p>
西餐的米饭</p>
和中国一样,哪里出稻米,哪里就有人吃米饭东北大米、五常大米等。在国外n年,吃过很多种大米,但是还是很钟情于中国的五常大米,吃了不腻,齿里留香。美国南方几个大州盛产大米,一年收获两次,不仅自给有余,而且销售到全美各州、世界各地。</p>
据说美国种植稻米的历史始于一个偶然的事故。1726年某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艘外来的商船在南卡罗来纳州旁的海域挡不住惊涛骇浪的袭击,靠上了查斯顿(charleston)码头。为了感谢众人的救助,临走的时候船长把一小袋稻谷作为礼物送给了当地的农民。300年以后,查斯顿地区每年出口大米4000多吨。</p>
历史大概就是由偶然之神笔撰写出来的吧!人类种植稻米的故事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开始,到中世纪广泛传播到西方世界。作为稻米之乡的中国,我们的“偶然”在哪里?夏华找不到中文资料,却在西方的文字里发现,中国与稻谷相遇起始于一条狗尾巴!</p>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具体的年代,连年的水灾迫使居民离乡背井,外出逃难。后来水退了,灾民返回故乡,所有的农作物都被大水冲走了,他们只好靠打猎谋生。但是,动物来源非常有限,他们活得十分艰难。有一天,人们发现一只从田野里过来的野狗,毛茸茸的尾巴上粘着许多金灿灿的种子,他们把种子取了下来,植入土地,从此开始了耕种稻谷的历史。</p>
夏华不在乎这个故事的真伪,有记录总比空白好。希望将来某一天,夏华能找到中国自己的稻谷种植起源,找到一个真实的偶然。</p>
美国白人有点像中国的北方人,不以米饭为主食。在美国吃大米的主要是亚洲、非洲和墨西哥的移民,白人主要吃土豆、面包和面条等。所以,美国的超市里纯粹的大米品种非常有限,多为一磅一袋的小包装。也不见有什么米店,只有仓库式的批发市场上有20磅、50磅装的稻米出售,专门供应给饭店用的。</p>
美国虽然对稻米的需求量不大,却从泰国、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国进口稻米,一是为了增加品种,二是因为第三世界的稻米价格非常便宜。有份资料说,除了南极以外,世界各洲都种植稻米,年产量达5.5亿吨,有几千个品种,其中亚洲的产量占92%。</p>
美国进口的稻米中,泰国的香米占很大的比例,我见到的中国餐馆几乎家家使用泰国香米。泰国米不仅价格便宜,50磅才10美金,而且香气扑鼻,松软不黏,粒粒清纯,很有人穷志气高的样子。印度进口的大米叫巴撒马提(basmati),价格是泰国米的5倍,仿佛集中了所有稻米的优点,形同粳米,细长苗条,却柔软无比,齿颊留香。日本米被称为珍珠米,胖短身材,圆圆滚滚,可谓米如其人也!日本米煮熟以后油光闪亮,蛋白质含量很高。</p>
意大利米叫儒寿透(risotto),形如大米,两头尖中间胖,却是用面粉、鸡蛋和油做成的干面粒。其煮法和面条一样,需要大量沸水,煮熟以后,沥干水份,拌入牛油、香草等调料,然后上桌。美国的西餐馆一般都用risotto代替米饭。</p>
美国人不吃白饭。一本被称为《厨房圣经》的烹饪书在介绍米饭的煮法时说:1杯米加2杯肉汤,1汤匙牛油,3/4小匙盐,煮开后,小火焖20~30分钟。这就是最基本的米饭。美国饮食业中,除了中国餐馆,没有其他饭店供应白米饭。美国人喜好的中国菜肴,绝不是我们想象中龙飞凤舞的宴席菜,而是中国餐馆的快餐。所谓快餐,把菜堆在白米饭上是也。懂得了这个基本要素,宴请美国客人的时候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在白米饭的中央挖一个坑,把菜填在里面,让客人像吃土豆泥一样吃米饭。可以准备许多调料酱,供美国客人拌入米饭。甚至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调料拌成不同的饭团,比如,酸甜酱拌成红色的,鸡蛋黄拌成黄色的,菠菜汁拌成绿色的,海鲜酱拌成棕色的,然后做成彩色的米饭拼盘,等等。</p>
因为这个基本要素,洋超市的货架上,那些配了调料,经过加工的半成品米饭销路畅通。它们一般被装在印有彩色照片的纸盒里,比如,大蒜香草米饭、墨西哥米饭、蘑菇牛肉米饭、蔬菜米饭等等让人一目了然地看清米饭煮熟以后的诱人面貌,垂涎欲滴。其中有的米饭是煮熟了以后,烘干装入盒内的,食用前,只要在沸水中煮五分钟即成。有的是生米粒、干调料,需要水煮20~30分钟。这种盒装米饭都有调料的成分介绍、烹饪细节和时间的控制说明。有的还在盒子背后加印与米饭有关的其他菜谱。盒装米饭一般都在半磅到一磅之间,价格却是米价的五到十倍。</p>
近年来中国流行吃粗粮,黄糙米(brown rice)、野米(wild rice)、大麦(barley)、燕麦(oat)等煮成的饭在家庭的餐桌上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粗粮营养丰富,纤维素高,糖分低,有利于减肥。有意思的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减肥浪潮,美国的饮食业却无动于衷。餐馆不供应粗粮。有一次,我和妻子到西雅图一家比较高级的中国餐馆就餐,突然看到餐单上写着“brown rice”。我顿时喜出望外,很为中国人识时达务一马当先而感到骄傲,立刻要了一碗,结果端上来的是拌了酱油的白米饭。我不好意思向自己的同胞提意见,那顿饭倒了胃口,吃得很少,离开的时候,整碗米饭留在桌上算无声的抗议。</p>
米饭虽然在美国的主食中唱不了主角,但是,凭着容纳百川的中国精神,却让世界上最好的稻米和烹饪方法在世界生根开花。</p>
我在家里有私人的藏书柜子,所谓私人,一是指中文书籍,别人看不懂。二是因为英文书中,谈吃谈健康的大概占一半,儿子老公不爱看。不少书是朋友送的,他们知道我喜欢在厨房里玩游戏。西方的烹饪书看多了,脑子里经常与东方打仗,谁输谁赢并不重要,只要打起来,我就高兴。偃旗息鼓以后,常常发现一些厨房操作中意想不到的问题。</p>
中国人有对粮食的崇拜情结,五谷之首为稻米。所以,我们把就餐叫做“吃饭”,见面打招呼的问候也是“吃饭了没有?”吃饭的时候,米饭必须热烘烘地人手一碗捧在胸前,否则心中不踏实。而菜肴不管大菜小菜热菜冷菜,不论什么方式烹饪而成,都当配角,长久不变。墨守成规也许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可能和封闭的社会体系有关系。但是,一个习惯或者生活方式能够延续几千年,经得起时间的淘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改进的是把门打开,而不是把自己的历史割断,把过去全盘否定。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本能地保留了使用筷子和吃白米饭的习惯。我常常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吃盖浇饭,或者都吃三明治,人类还要脑袋干什么?世界大同可谓世界之末日也!相反,每个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靠历史的惰性守着自己的一份特色,同时不封闭自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今日之世界才能有多元纷呈的面貌。在这方面,美国的包容,是人类的一个缩影。</p>
西方的米饭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热式大杂烩,二是冷饭沙拉,三是米饭汤,四是甜食。</p>
各式大杂烩大约有那么几种:</p>
意大利米饭</p>
意大利以pasta闻名天下,却也是稻米之乡,其产量的60%出口到欧洲各国。意大利米饭是炒熟的。</p>
1杯半arborio米(可用泰国米代替),5~6杯鸡汤,2汤匙橄榄油,2粒切碎的大蒜,3汤匙切碎的香菜,3/4杯葡萄干,在米酒里浸泡30分钟至软,1/4小匙的黄色调味料(saffron),一点点盐和胡椒粉。</p>
牛肉汤倒入汤锅里煮开,换小火保温。另起油锅,中火加热,炒香大蒜和香菜,倒入大米,翻炒,大约3分钟。到米粒呈白色,失去透明度的时候,加入1汤匙牛肉汤,</p>
继续翻炒。等水分被米粒吸收以后,再加1汤匙牛肉汤。就这样不停地翻炒,不停地加汤,一直到米饭柔软,大约18~20分钟,拌入saffron、葡萄干和米酒,再加入盐和胡椒粉,即成。配上蘑菇和青豆等蔬菜一起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