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章 调整侦查方向(1/1)

作者:江苏棹子

蝉动第一千四十章 调整侦查方向

山城,罗家湾29号。 军统总部情报一处的大办公室里,到处是忙于工作的小特务,电话铃声和说话声响个不停。 作为军统最重要的业务部门之一,无数情报被汇集到此地,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提供给高┴层或者军方作为决策依据。 一名女特务手里抱着文件匆匆走来,绕过嘈杂的人群,来到一个小房间外敲了敲门。 “报告,副座急电。” 房间内正在签发文件的邬春阳立刻起身,开门接过电文摆了摆手将女特务打发走,转身回到桌前。 他的办公室有太多机┴密文件,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入。 坐回位置后,邬春阳快速对照密码本进行了译电,沙沙的笔尖下出现了一条命令。 看着纸上的内容,他再次起身走到门前嘎吱一声推开了房门,对着所有人拍了拍双手。 听到掌声,在场的小特务小特务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闻声看向了开始训话的处长。 “立刻搜集和签名,除了电话没人接,一切都跟往常一样。 如果不是特工冒险去了对方家中,花大价钱收买了其府中的仆人,军统还真发现不了此人失踪。 李凤州出身严百川的起家部队,前朝新军第八十六标,绝对的老资格,在晋军将领中颇有人望。 堂堂一个军级部队的参谋长在战争期间丢下部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件事非常奇怪,难道他就不怕日本人突然打来? 要知道玩┴忽职守和擅离职守都是死罪,第二战区军法处都是山城方面的人,可不会给严百川这么大的面子。 除非,李凤州有把握日本人不会趁他不在时进┴攻,那么一个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的离开不会惹来麻烦。 答案显而易见,要么他的失踪是去执行正常的秘密任务,即使出事也跟他无关,要么他和晋军跟日本人有默契。 “调第二战区任务和会议纪要,再给侍从室打电话,询问晋军是否上报了秘密行动。” “是。” 为了排除第一种可能,邬春阳马上让人将相关记录拿来并向侍从室求证,万一李凤州真的有公务在身呢,这事谁都说不准。 结果很快出来,无论是记录,还是侍从室的反馈,都没有显示第二战区有秘密行动。 邬春阳心里有了底,看来李凤州大概率就是负责和日本人谈判的晋军代表或者其中之一,于是果断下令。 “通知华北、沪上的弟兄,全力侦知李凤州的行踪,将对方的照片电传到最近的国统区站点,利用秘密渠道尽快送给调查人员。” 多年的一线情报经验和将近一年的锻炼,让邬春阳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情报处长,处理起案件来有条不紊。 在他的指挥下,好消息一个接一个,除了李凤州,严百川最为倚重和信赖的秘书贾德镇在半月前请假回老家为母亲扫墓。 根据当地军统的调查,贾德镇确实回来过,还跟当地有名望的乡绅见过面,可几天后突然生病,谢绝任何人拜访,深居简出。 通过秘密走访,有人向特务反映,某天晚上曾看到有数辆轿车从贾府后门离开,行车时连车灯都没有开,行踪非常诡秘。 李凤州,贾德镇。 一文一武。 严百川的两个绝对心腹,差不多同时消失,这里面要是没问题就奇怪了,什么扫墓,无非是金蝉脱壳的计策罢了。 说起来,跟严宜庭比,这两个人确实有资格代表晋军上下,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说不出话来。 不过邬春阳没有贸然下结论,离12个小时的最后期限还有一段时间,调查工作还可以做的更扎实一些。 他一方面派人把李、贾二人的档案通过飞机不经中转直接送到港城。 另一方面,继续对严百川亲信的行踪进行调查,并且将排查范围扩大到第二战区长官部的警卫部队以及晋军基层精锐作战单位。 假设李凤州和贾德镇真是谈判代表,他们不可能独自前往港城,这一路上兵荒马乱的,说不定没到目的地就被人宰了,定然有护卫随行。 当然了,进入沦陷区后日本人肯定会派人保护,可在别人的地盘上,保护和监视有什么区别。 一旦谈判的底线被日本人掌握,晋军怎么要更多的好处,严百川及其手下不会想不到这点。 所以从安全和保密性上考虑,自带护卫是李凤州和贾德镇的唯一选择,能够执行这种任务的士兵不但要是精锐,还得是心腹。 事实与邬春阳推测的一样,有了明确的排查范围,调查人员没用多久就有了收获。 ――第二战区长官部警卫团下辖的手枪连有一个排的官兵连同武器下落不明,人数总计30人。 手枪连,一种民国特有的军事编制,是在自动火力匮乏,难以形成有效压制火力情况下的一种应急产物。 其成员往往通过夜间突袭的方式,悄悄进入到驳壳枪的有效射程内,以凶猛的近战火力大量杀伤敌军。 类似的部队打造不易,除了武器装备的配置外,兵员也都是选拔而来,优先选择身材高大、有武艺者,或者是从伤兵痊愈后的老┴兵里选出。 这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同时由于需要近战,伤亡率大,手枪连的军饷、待遇比一般部队好上不少,故而人员的忠诚度也很高。 邬春阳脸色阴沉,30个果军精锐不跟日本人拼命,反倒保护起跟鬼子媾和的汉奸,严百川可真是舍得。 下一秒,他命令小特务给港城站发报,通报总部的调查结果,他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只有等待。 而在数百之外的宜川县,一人从严百川府邸出来,在一家牙医诊所停留了片刻,然后回到了第二战区长官部。

关闭